什麼是 Boop(BOOP):一個基於 Solana 的 Meme 幣發行平台

新手5/8/2025, 8:16:47 AM
Boop(BOOP) 是基於 Solana 區塊鏈推出的 Meme 創作與激勵平台,由 Jupiter 生態孵化,致力於打造一個人人可參與的 Meme 幣孵化器。用戶可在 Boop.fun 免費創建自己的 Meme 代幣(又稱“cult token”),通過平台排行榜、社交互動和社區傳播等方式爭奪每日平台激勵。原生代幣 BOOP 用於獎勵創作者、持幣者及質押用戶,形成“創作—傳播—激勵—再創作”的增長飛輪。不同於 Pump.fun 的無許可快餐模式,Boop 更強調長期運營與社區驅動,構建出遊戲化、馬拉松式的 Meme 生態系統。項目上線後迅速引發市場關注,成爲 Solana Meme 熱潮中的核心平台之一。

一、引言

Boop.fun 是一個基於 Solana 區塊鏈的 Meme 幣發行平台,由 Solana 生態內的聚合器 Jupiter 推出,旨在爲遊戲化的 Meme 幣社區打造一個結構化的發行和獎勵體系 。項目核心是圍繞“創立自己的代幣社區(cult)”這一創意定位展開,鼓勵用戶通過 Boop.fun 平台免費創建並推廣自己的 Meme 幣。Boop.fun 的官方口號充滿 Meme 風格,比如“STAKE IT TO RAKE IT”、“NON-STOP AIRDROPS”等,凸顯其持續激勵機制和社區參與度 。Boop.fun 創始團隊由 NFT 社區知名人士 Dingaling 等人領導,其背景和資源爲項目賦予了較高的可信度 。整體而言,Boop.fun 希望成爲 Solana 上 Meme 幣熱潮的催化器,通過“創立異教(cult)”式的社區運營模式,推動 Solana 生態中的 Meme 文化發展 。


登入 Gate.io 交易平台,即可進行 BOOP 交易:https://www.gate.io/trade/BOOP_USDT

二、項目願景與社區導向

Boop.fun 的願景是讓每個人都能輕鬆加入 Meme 幣運動,並通過社交媒體和社區共建獲得獎勵 。官網強調平台具有「族羣建設工具包」(the cult-building kit)和「不斷空投獎勵」等特色,承諾即便代幣被拋售,持有者也能持續獲益 。這一點也體現在官方推出的激勵機制中:平台通過社交認證(例如綁定社交帳號)和市場表現等因素,對活躍的 Meme 幣創作者、持幣者和影響力用戶發放 BOOP 代幣獎勵 。總的來說,Boop.fun 致力於構建一個由社區驅動的 Meme 幣生態,用獎勵和遊戲化玩法讓用戶參與項目發展,推動 Solana 生態內的 Meme 文化興盛 。

三、Boop.fun 的項目模式解析:打造“異教式”Meme孵化器

Boop.fun 的核心項目模式,可以概括爲 “Meme + 創作者經濟 + 社區激勵” 三位一體的創新發行機制。它並不僅僅是一個 Meme 幣項目,而是一個專爲 Meme 創作者和冒險者打造的代幣生成與激勵平台,目標是把任何人都可能變成“自己的幣圈教主”。

1. “Cult Creation”——讓人人都能發行 Meme 幣

Boop.fun 的最大特色在於,它允許任何用戶免費創建自己的 Meme 幣(又稱“Cult Tokens”),流程完全鏈上操作,用戶無需代碼,只需幾步即可發布。平台爲這些用戶提供了包括代幣部署、交易池自動創建、可自定義的視覺風格與社交傳播頁面等一系列工具,極大地降低了 Meme 幣發行門檻。

這個過程類似於“創建自己的異教組織(cult)”,每一個代幣就是一個社區、一個敘事、一個文化表達。用戶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爲自己的“cult”吸引信徒,越多用戶參與、買入和討論,該 Meme 幣的熱度和價值也越高。

Boop.fun 的 slogan 如“Build your cult. Stake it to rake it”就直接點出項目的玩法邏輯:創建、宣傳、質押、收益。

2. 平台代幣 BOOP 的激勵機制:從創建到持有都能賺

在 boop.fun 平台上,BOOP 是整個生態的通用代幣,並承擔着激勵、獎勵、價值流通和治理等多重作用。平台模式設定了一套持續獎勵機制,用戶可以從以下幾種方式獲得 BOOP 獎勵:

  • 創幣獎勵(Creation Rewards):用戶發行自己的 Meme 幣後,若其幣種活躍度高(如交易量、社交影響力等),平台會按日評估並分發 BOOP 空投。
  • 持有獎勵(Holder Rewards):持有其他用戶發布的 Meme 幣,也能按比例獲得 BOOP 空投。
  • 質押獎勵(Staking):將 BOOP 質押到平台,可以獲得平台每日新增空投的部分,以及來自用戶交易手續費的返還(據稱高達 60% 的 SOL 交易手續費返還給質押用戶)。

這種機制鼓勵用戶不僅要“做幣”,還要“營銷、運營”自己的幣,並持續提升其活躍度,從而實現創作者—持幣者—平台三方共贏的循環經濟模型。

3. 非線性代幣分發與排名賽道

Boop.fun 的代幣分發並非線性,而是通過每日更新的“活躍度排行榜”決定獎勵的分配。每個 Meme 幣會有一個 cult 分數,根據交易量、社區互動、持有人數等數據維度綜合計算。排名靠前的 Meme 項目,其創建者和持幣者將獲得更多 BOOP 獎勵。

這形成一種類似“賽季制+排行榜”的遊戲化激勵模式,平台用戶積極競賽、拉人進羣、做社交傳播、投廣告等,目的都是爲了讓自己的 Meme 幣上榜——最終換得平台主幣 BOOP 的大額獎勵。

4. 社交連接與 Web3 創作者經濟的結合

Boop.fun 還引入了社交綁定機制,用戶可以將自己的 Twitter、Telegram 等帳號與錢包地址關聯。平台將根據用戶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和參與度,對其 Meme 幣項目的權重進行調整。例如,一個擁有大量粉絲的創作者發行 Meme 幣將比普通用戶獲得更大初始關注和激勵,這大大鼓勵了Web2 向 Web3 的創作者遷移。

從這個角度看,Boop.fun 不只是 Meme 平台,更像是“Meme 版的 Substack + Kickstarter + TikTok”,是一個鏈上敘事驅動的社交創作平台

5. 去中心化 Meme 實驗場:風險也“由社區自己承擔”

Boop.fun 官方多次強調平台不對 Meme 幣的表現負責,也不做審查,所有 Meme 項目生死存亡均由社區決定。這種機制雖然鼓勵極高的自由與創新,但也導致平台中存在大量質量低劣甚至模因騙局項目,普通投資者需保持高度謹慎。

平台通過遊戲化和激勵系統引導流動性進入熱點 Meme 項目,從而構成一種“羣衆淘金 + 市場篩選 + 平台分紅”的去中心化代幣實驗模式。這使得 Boop.fun 成爲一個 Web3 Meme 創作者的天堂,但也同時是炒作者和投機者的遊樂場。

Boop.fun 的項目模式,核心是“用 Meme 寫故事、用遊戲發幣、用激勵築社群”,它打通了 Meme 文化、代幣經濟與創作者激勵三大模塊,是對傳統 Meme 幣的一次產品層級上的升級。

這種“人人可創 Meme 幣”的低門檻模式,加上高激勵和鏈上排行榜競賽,構建了一個去中心化敘事驅動的 Meme 並行宇宙。投資者若能判斷出下一個社區爆款或布局質押路徑,有望獲取可觀回報;但也必須意識到,這個系統的本質是以市場博弈和情緒驅動爲核心,高收益背後伴隨着極高的風險與波動性。

四、BOOP 代幣模型

  • 總發行量與流通量:Boop(代幣符號 BOOP)總量爲 10億枚 。目前流通量約爲 2.884億 BOOP(約佔總量的28.8%) 。需要注意的是,Boop 也在 Arbitrum 等鏈上存在配置:有報道稱在 Arbitrum 上的 BOOP 總供應爲 1000億枚,但在 Solana 上實際流通主要參考上述 10 億規格。
  • 分配機制:根據官方披露的代幣經濟學,10億 BOOP 的分配如下(可考慮用餅圖展示):平台獎勵(平台激勵和後續空投)佔 50%、初始空投 15%、流動性資金 12%、團隊 10%、財庫 10%、天使投資 3% 。其中,平台獎勵主要用於日常激勵,如對創建者和持幣者的每日獎勵;初始空投用於第一階段的用戶招募;團隊和財庫的份額有鎖定期;流動性部分用於支撐交易市場;天使輪份額已完成分配。
  • 用途與功能:BOOP 代幣在生態中扮演多重角色。一方面,它作爲激勵和獎勵代幣:持有和創造 Meme 幣(cult 代幣)的用戶可獲得 BOOP 空投獎勵,活躍度和市場表現越高,獎勵越多 。另一方面,BOOP 可用於平台治理或未來項目決策(若官方引入此功能),但目前官方更強調其激勵屬性。此外,Boop.fun 平台支持用戶質押 BOOP 獲得收益:質押者可以分享平台交易對中的交易手續費(60% 的 SOL 交易費會分給 BOOP 持幣者)以及每日新增代幣發行的獎勵 。這些機制使 BOOP 不僅具備投機價值,也具有生態內的實用價值。
  • 與其他 Meme 幣的比較:與 Dogecoin、Bonk 等其他知名 Meme 幣相比,BOOP 有明顯不同。Dogecoin 作爲最早的 Meme 幣之一,沒有最大供應量,每分鍾固定增發 10,000 DOGE(約每年 5 億枚) ,主要用於打賞和社區活動,屬於通脹模式。而Bonk 是 Solana 上的早期大型 Meme 幣,其總供應約 100 萬億枚 。Bonk 首發時空投了約 50 萬億枚給 Solana 社區用戶 ,並且後續通過銷毀機制減少供應 ,其目的是廣泛激勵社區。相比之下,BOOP 的總量(10 億)小得多,通脹可控,且分配更傾向於平台激勵和早期投入(大量用於獎勵和推廣活動)。可以看出,BOOP 的設計更注重通過生態建設而非單純挖礦或空投來推動價值,側重培養社區用戶粘性。

五、市場表現

BOOP 於 2025 年 5 月 5 日 16:30(UTC+8)在 Gate.io 的 MemeBox 平台正式上線,交易對爲 BOOP/USDT 。上線首日即引發市場狂熱。根據媒體報道,Boop 上線幾小時內便引發極高關注,市值一度突破 5億美元 ,交易量在前 1.5 小時內接近 6390萬美元 。此後,價格有所回調,但仍維持相對高位。到 2025 年 5 月 8 日爲止,BOOP 價格約爲 0.25 美元,24 小時交易量在數千萬美元級別,市值約 7300萬美元 。按此價格計算,流通市值(流通量≈2.884 億枚)接近 7.3 億美元 。請注意,這些數據實時波動,上述價格和市值僅爲近日報告數據。

在市場熱度方面,Boop.fun 平台通過空投和質押等不斷刺激交易和社區活動,使得 BOOP 在社交媒體上討論熱度極高。上線時便有知名鯨魚巨額買入(2,500 SOL,即約 3770 萬美元的倉位),以及 Moonshot 平台等加持,進一步推高市場關注度 。此外,幣安、火幣等主要交易所暫未上線 BOOP,當前主要交易渠道是 Gate.io 和 Poloniex 等中心化平台 。如果條件允許,可插入 BOOP 上線以來的價格走勢圖來直觀展示其劇烈波動,也可繪制BOOP 代幣分配餅圖來說明其分配結構。

六、Boop.fun vs Pump.fun:Solana Meme 發行平台的兩大流派

1.項目定位的根本區別

2. 運營模式的核心差異

Pump.fun 更像是 Meme 幣的“自動售貨機”:任何人支付少量 SOL 即可啓動一枚 Meme 幣(項目名+Ticker),上線即開盤交易。交易採用 AMM + 自定義稅制的方式,支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代幣創建與初步炒作。平台沒有長期治理設計,也不綁定社交身分,更像是 Solana 上的“賭博場”。

而 Boop.fun 在產品邏輯上更復雜,也更注重生態結構設計:

  • 強調“cult building”:每個代幣不僅是投機產品,更是社區單位。
  • 設有排行榜機制:每日根據交易量、持幣數、社交影響等打分發放 BOOP 獎勵。
  • 綁定社交身分:鼓勵創作者將 Web2 粉絲變現(如綁定 X/Twitter 帳戶)。
  • 強化質押 + 分紅模式:平台手續費收益與代幣增發,均部分返還給 BOOP 持有者。

簡而言之,Pump.fun 更注重極速部署和流量爆炸,而 Boop.fun 更注重長效激勵與社區組織。前者適合“快進快出”的短期投機玩家,後者試圖打造 Meme 世界的“長期創作激勵基礎設施”。

3.兩者的聯系與生態互動

Boop.fun 與 Pump.fun 實際並非直接對立,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互補性:

  • 用戶遷移路徑:許多在 Pump.fun 啓動項目的用戶,後續可能轉向 Boop.fun 來“精細化運營”,通過 BOOP 獎勵和社區塑造維持項目熱度。
  • 工具互補:Pump.fun 用戶習慣使用最小化界面+無審核上線,Boop.fun 用戶傾向於使用視覺頁面+社交綁定進行更系統的 Meme 管理。
  • 代幣二級市場交叉:部分項目(如 $CAT、$REAL、$MOGI 等)在兩個平台均有活動蹤跡,投資者可以利用平台間數據差異做流動性套利。

因此,Boop.fun 未來若整合 Pump.fun 的一鍵部署或提供跨平台支持接口,將可能在用戶增長上取得更高協同效應。

七、Boop.fun 的市場機會:如何在 Meme 平台戰場突圍?

1.在 Pump.fun 之外,Boop.fun 還面臨來自以下平台的競爭:

2.Boop.fun 的競爭優勢:

  1. BOOP激勵+質押分紅:其他平台多數爲交易稅模型,而 Boop 通過原生代幣 BOOP 實現每日激勵、分紅和社交打賞,形成可持續激勵閉環。
  2. 社區驅動文化化平台:Boop 不只是工具,而是一個讓創作者“成神”的舞臺(Build Your Cult),強調長效社區經營。
  3. 增長飛輪機制:
    • 激勵分發 → 用戶創建更多 Meme 幣;
    • 社區互動 → 拉動 BOOP 需求與平台活躍;
    • 交易手續費分紅 → 推動質押 → 限制 BOOP 流通;
    • 平台代幣升值 → 激勵持續創作。

3.持續擴張路徑建議:

  • 跨平台聚合工具:吸引 Pump 用戶遷移的“Boop Studio”工具包;
  • Boop ID + 粉絲系統:進一步綁定社交影響力數據,增強 Web2 → Web3 的轉化率;
  • CEX 上幣推動:當前 BOOP 尚未登入 Binance 等頭部交易所,若未來實現主流交易所掛單,將大幅提升其流動性與知名度;
  • 鏈上資產整合:支持 NFT 綁定、積分系統、創作者 DAO 等模塊,拓展 Meme+SocialFi 場景。

結語

在 Meme 平台百花齊放的競爭格局下,Boop.fun 試圖以“結構化激勵 + 社區運營工具”擊穿 Pump.fun 的“快進快出”快餐式炒作邏輯。

  • 它不僅是 Meme 幣的生產機器,更是“Meme 創作者的創業孵化器”。
  • 它不僅讓人玩轉炒作,更要讓用戶運營自己的一場網路文化現象。
  • 它希望建立 Meme 幣“第二層敘事結構”,就像 Youtube 爲視頻創作者賦能一樣,Boop 正在爲 Meme 創造者提供完整生命週期管理工具。

Boop.fun 的勝負關鍵,不在短期爆量,而在於能否留住創作者、激發持幣用戶的忠誠度,並將平台變成 Meme 敘事持續孵化的文化溫牀。

Автор: Frank
* Ця інформація не є фінансовою порадою чи будь-якою іншою рекомендацією, запропонованою чи схваленою Gate.io.
* Цю статтю заборонено відтворювати, передавати чи копіювати без посилання на Gate.io. Порушення є порушенням Закону про авторське право і може бути предметом судового розгляду.

什麼是 Boop(BOOP):一個基於 Solana 的 Meme 幣發行平台

新手5/8/2025, 8:16:47 AM
Boop(BOOP) 是基於 Solana 區塊鏈推出的 Meme 創作與激勵平台,由 Jupiter 生態孵化,致力於打造一個人人可參與的 Meme 幣孵化器。用戶可在 Boop.fun 免費創建自己的 Meme 代幣(又稱“cult token”),通過平台排行榜、社交互動和社區傳播等方式爭奪每日平台激勵。原生代幣 BOOP 用於獎勵創作者、持幣者及質押用戶,形成“創作—傳播—激勵—再創作”的增長飛輪。不同於 Pump.fun 的無許可快餐模式,Boop 更強調長期運營與社區驅動,構建出遊戲化、馬拉松式的 Meme 生態系統。項目上線後迅速引發市場關注,成爲 Solana Meme 熱潮中的核心平台之一。

一、引言

Boop.fun 是一個基於 Solana 區塊鏈的 Meme 幣發行平台,由 Solana 生態內的聚合器 Jupiter 推出,旨在爲遊戲化的 Meme 幣社區打造一個結構化的發行和獎勵體系 。項目核心是圍繞“創立自己的代幣社區(cult)”這一創意定位展開,鼓勵用戶通過 Boop.fun 平台免費創建並推廣自己的 Meme 幣。Boop.fun 的官方口號充滿 Meme 風格,比如“STAKE IT TO RAKE IT”、“NON-STOP AIRDROPS”等,凸顯其持續激勵機制和社區參與度 。Boop.fun 創始團隊由 NFT 社區知名人士 Dingaling 等人領導,其背景和資源爲項目賦予了較高的可信度 。整體而言,Boop.fun 希望成爲 Solana 上 Meme 幣熱潮的催化器,通過“創立異教(cult)”式的社區運營模式,推動 Solana 生態中的 Meme 文化發展 。


登入 Gate.io 交易平台,即可進行 BOOP 交易:https://www.gate.io/trade/BOOP_USDT

二、項目願景與社區導向

Boop.fun 的願景是讓每個人都能輕鬆加入 Meme 幣運動,並通過社交媒體和社區共建獲得獎勵 。官網強調平台具有「族羣建設工具包」(the cult-building kit)和「不斷空投獎勵」等特色,承諾即便代幣被拋售,持有者也能持續獲益 。這一點也體現在官方推出的激勵機制中:平台通過社交認證(例如綁定社交帳號)和市場表現等因素,對活躍的 Meme 幣創作者、持幣者和影響力用戶發放 BOOP 代幣獎勵 。總的來說,Boop.fun 致力於構建一個由社區驅動的 Meme 幣生態,用獎勵和遊戲化玩法讓用戶參與項目發展,推動 Solana 生態內的 Meme 文化興盛 。

三、Boop.fun 的項目模式解析:打造“異教式”Meme孵化器

Boop.fun 的核心項目模式,可以概括爲 “Meme + 創作者經濟 + 社區激勵” 三位一體的創新發行機制。它並不僅僅是一個 Meme 幣項目,而是一個專爲 Meme 創作者和冒險者打造的代幣生成與激勵平台,目標是把任何人都可能變成“自己的幣圈教主”。

1. “Cult Creation”——讓人人都能發行 Meme 幣

Boop.fun 的最大特色在於,它允許任何用戶免費創建自己的 Meme 幣(又稱“Cult Tokens”),流程完全鏈上操作,用戶無需代碼,只需幾步即可發布。平台爲這些用戶提供了包括代幣部署、交易池自動創建、可自定義的視覺風格與社交傳播頁面等一系列工具,極大地降低了 Meme 幣發行門檻。

這個過程類似於“創建自己的異教組織(cult)”,每一個代幣就是一個社區、一個敘事、一個文化表達。用戶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爲自己的“cult”吸引信徒,越多用戶參與、買入和討論,該 Meme 幣的熱度和價值也越高。

Boop.fun 的 slogan 如“Build your cult. Stake it to rake it”就直接點出項目的玩法邏輯:創建、宣傳、質押、收益。

2. 平台代幣 BOOP 的激勵機制:從創建到持有都能賺

在 boop.fun 平台上,BOOP 是整個生態的通用代幣,並承擔着激勵、獎勵、價值流通和治理等多重作用。平台模式設定了一套持續獎勵機制,用戶可以從以下幾種方式獲得 BOOP 獎勵:

  • 創幣獎勵(Creation Rewards):用戶發行自己的 Meme 幣後,若其幣種活躍度高(如交易量、社交影響力等),平台會按日評估並分發 BOOP 空投。
  • 持有獎勵(Holder Rewards):持有其他用戶發布的 Meme 幣,也能按比例獲得 BOOP 空投。
  • 質押獎勵(Staking):將 BOOP 質押到平台,可以獲得平台每日新增空投的部分,以及來自用戶交易手續費的返還(據稱高達 60% 的 SOL 交易手續費返還給質押用戶)。

這種機制鼓勵用戶不僅要“做幣”,還要“營銷、運營”自己的幣,並持續提升其活躍度,從而實現創作者—持幣者—平台三方共贏的循環經濟模型。

3. 非線性代幣分發與排名賽道

Boop.fun 的代幣分發並非線性,而是通過每日更新的“活躍度排行榜”決定獎勵的分配。每個 Meme 幣會有一個 cult 分數,根據交易量、社區互動、持有人數等數據維度綜合計算。排名靠前的 Meme 項目,其創建者和持幣者將獲得更多 BOOP 獎勵。

這形成一種類似“賽季制+排行榜”的遊戲化激勵模式,平台用戶積極競賽、拉人進羣、做社交傳播、投廣告等,目的都是爲了讓自己的 Meme 幣上榜——最終換得平台主幣 BOOP 的大額獎勵。

4. 社交連接與 Web3 創作者經濟的結合

Boop.fun 還引入了社交綁定機制,用戶可以將自己的 Twitter、Telegram 等帳號與錢包地址關聯。平台將根據用戶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和參與度,對其 Meme 幣項目的權重進行調整。例如,一個擁有大量粉絲的創作者發行 Meme 幣將比普通用戶獲得更大初始關注和激勵,這大大鼓勵了Web2 向 Web3 的創作者遷移。

從這個角度看,Boop.fun 不只是 Meme 平台,更像是“Meme 版的 Substack + Kickstarter + TikTok”,是一個鏈上敘事驅動的社交創作平台

5. 去中心化 Meme 實驗場:風險也“由社區自己承擔”

Boop.fun 官方多次強調平台不對 Meme 幣的表現負責,也不做審查,所有 Meme 項目生死存亡均由社區決定。這種機制雖然鼓勵極高的自由與創新,但也導致平台中存在大量質量低劣甚至模因騙局項目,普通投資者需保持高度謹慎。

平台通過遊戲化和激勵系統引導流動性進入熱點 Meme 項目,從而構成一種“羣衆淘金 + 市場篩選 + 平台分紅”的去中心化代幣實驗模式。這使得 Boop.fun 成爲一個 Web3 Meme 創作者的天堂,但也同時是炒作者和投機者的遊樂場。

Boop.fun 的項目模式,核心是“用 Meme 寫故事、用遊戲發幣、用激勵築社群”,它打通了 Meme 文化、代幣經濟與創作者激勵三大模塊,是對傳統 Meme 幣的一次產品層級上的升級。

這種“人人可創 Meme 幣”的低門檻模式,加上高激勵和鏈上排行榜競賽,構建了一個去中心化敘事驅動的 Meme 並行宇宙。投資者若能判斷出下一個社區爆款或布局質押路徑,有望獲取可觀回報;但也必須意識到,這個系統的本質是以市場博弈和情緒驅動爲核心,高收益背後伴隨着極高的風險與波動性。

四、BOOP 代幣模型

  • 總發行量與流通量:Boop(代幣符號 BOOP)總量爲 10億枚 。目前流通量約爲 2.884億 BOOP(約佔總量的28.8%) 。需要注意的是,Boop 也在 Arbitrum 等鏈上存在配置:有報道稱在 Arbitrum 上的 BOOP 總供應爲 1000億枚,但在 Solana 上實際流通主要參考上述 10 億規格。
  • 分配機制:根據官方披露的代幣經濟學,10億 BOOP 的分配如下(可考慮用餅圖展示):平台獎勵(平台激勵和後續空投)佔 50%、初始空投 15%、流動性資金 12%、團隊 10%、財庫 10%、天使投資 3% 。其中,平台獎勵主要用於日常激勵,如對創建者和持幣者的每日獎勵;初始空投用於第一階段的用戶招募;團隊和財庫的份額有鎖定期;流動性部分用於支撐交易市場;天使輪份額已完成分配。
  • 用途與功能:BOOP 代幣在生態中扮演多重角色。一方面,它作爲激勵和獎勵代幣:持有和創造 Meme 幣(cult 代幣)的用戶可獲得 BOOP 空投獎勵,活躍度和市場表現越高,獎勵越多 。另一方面,BOOP 可用於平台治理或未來項目決策(若官方引入此功能),但目前官方更強調其激勵屬性。此外,Boop.fun 平台支持用戶質押 BOOP 獲得收益:質押者可以分享平台交易對中的交易手續費(60% 的 SOL 交易費會分給 BOOP 持幣者)以及每日新增代幣發行的獎勵 。這些機制使 BOOP 不僅具備投機價值,也具有生態內的實用價值。
  • 與其他 Meme 幣的比較:與 Dogecoin、Bonk 等其他知名 Meme 幣相比,BOOP 有明顯不同。Dogecoin 作爲最早的 Meme 幣之一,沒有最大供應量,每分鍾固定增發 10,000 DOGE(約每年 5 億枚) ,主要用於打賞和社區活動,屬於通脹模式。而Bonk 是 Solana 上的早期大型 Meme 幣,其總供應約 100 萬億枚 。Bonk 首發時空投了約 50 萬億枚給 Solana 社區用戶 ,並且後續通過銷毀機制減少供應 ,其目的是廣泛激勵社區。相比之下,BOOP 的總量(10 億)小得多,通脹可控,且分配更傾向於平台激勵和早期投入(大量用於獎勵和推廣活動)。可以看出,BOOP 的設計更注重通過生態建設而非單純挖礦或空投來推動價值,側重培養社區用戶粘性。

五、市場表現

BOOP 於 2025 年 5 月 5 日 16:30(UTC+8)在 Gate.io 的 MemeBox 平台正式上線,交易對爲 BOOP/USDT 。上線首日即引發市場狂熱。根據媒體報道,Boop 上線幾小時內便引發極高關注,市值一度突破 5億美元 ,交易量在前 1.5 小時內接近 6390萬美元 。此後,價格有所回調,但仍維持相對高位。到 2025 年 5 月 8 日爲止,BOOP 價格約爲 0.25 美元,24 小時交易量在數千萬美元級別,市值約 7300萬美元 。按此價格計算,流通市值(流通量≈2.884 億枚)接近 7.3 億美元 。請注意,這些數據實時波動,上述價格和市值僅爲近日報告數據。

在市場熱度方面,Boop.fun 平台通過空投和質押等不斷刺激交易和社區活動,使得 BOOP 在社交媒體上討論熱度極高。上線時便有知名鯨魚巨額買入(2,500 SOL,即約 3770 萬美元的倉位),以及 Moonshot 平台等加持,進一步推高市場關注度 。此外,幣安、火幣等主要交易所暫未上線 BOOP,當前主要交易渠道是 Gate.io 和 Poloniex 等中心化平台 。如果條件允許,可插入 BOOP 上線以來的價格走勢圖來直觀展示其劇烈波動,也可繪制BOOP 代幣分配餅圖來說明其分配結構。

六、Boop.fun vs Pump.fun:Solana Meme 發行平台的兩大流派

1.項目定位的根本區別

2. 運營模式的核心差異

Pump.fun 更像是 Meme 幣的“自動售貨機”:任何人支付少量 SOL 即可啓動一枚 Meme 幣(項目名+Ticker),上線即開盤交易。交易採用 AMM + 自定義稅制的方式,支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代幣創建與初步炒作。平台沒有長期治理設計,也不綁定社交身分,更像是 Solana 上的“賭博場”。

而 Boop.fun 在產品邏輯上更復雜,也更注重生態結構設計:

  • 強調“cult building”:每個代幣不僅是投機產品,更是社區單位。
  • 設有排行榜機制:每日根據交易量、持幣數、社交影響等打分發放 BOOP 獎勵。
  • 綁定社交身分:鼓勵創作者將 Web2 粉絲變現(如綁定 X/Twitter 帳戶)。
  • 強化質押 + 分紅模式:平台手續費收益與代幣增發,均部分返還給 BOOP 持有者。

簡而言之,Pump.fun 更注重極速部署和流量爆炸,而 Boop.fun 更注重長效激勵與社區組織。前者適合“快進快出”的短期投機玩家,後者試圖打造 Meme 世界的“長期創作激勵基礎設施”。

3.兩者的聯系與生態互動

Boop.fun 與 Pump.fun 實際並非直接對立,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互補性:

  • 用戶遷移路徑:許多在 Pump.fun 啓動項目的用戶,後續可能轉向 Boop.fun 來“精細化運營”,通過 BOOP 獎勵和社區塑造維持項目熱度。
  • 工具互補:Pump.fun 用戶習慣使用最小化界面+無審核上線,Boop.fun 用戶傾向於使用視覺頁面+社交綁定進行更系統的 Meme 管理。
  • 代幣二級市場交叉:部分項目(如 $CAT、$REAL、$MOGI 等)在兩個平台均有活動蹤跡,投資者可以利用平台間數據差異做流動性套利。

因此,Boop.fun 未來若整合 Pump.fun 的一鍵部署或提供跨平台支持接口,將可能在用戶增長上取得更高協同效應。

七、Boop.fun 的市場機會:如何在 Meme 平台戰場突圍?

1.在 Pump.fun 之外,Boop.fun 還面臨來自以下平台的競爭:

2.Boop.fun 的競爭優勢:

  1. BOOP激勵+質押分紅:其他平台多數爲交易稅模型,而 Boop 通過原生代幣 BOOP 實現每日激勵、分紅和社交打賞,形成可持續激勵閉環。
  2. 社區驅動文化化平台:Boop 不只是工具,而是一個讓創作者“成神”的舞臺(Build Your Cult),強調長效社區經營。
  3. 增長飛輪機制:
    • 激勵分發 → 用戶創建更多 Meme 幣;
    • 社區互動 → 拉動 BOOP 需求與平台活躍;
    • 交易手續費分紅 → 推動質押 → 限制 BOOP 流通;
    • 平台代幣升值 → 激勵持續創作。

3.持續擴張路徑建議:

  • 跨平台聚合工具:吸引 Pump 用戶遷移的“Boop Studio”工具包;
  • Boop ID + 粉絲系統:進一步綁定社交影響力數據,增強 Web2 → Web3 的轉化率;
  • CEX 上幣推動:當前 BOOP 尚未登入 Binance 等頭部交易所,若未來實現主流交易所掛單,將大幅提升其流動性與知名度;
  • 鏈上資產整合:支持 NFT 綁定、積分系統、創作者 DAO 等模塊,拓展 Meme+SocialFi 場景。

結語

在 Meme 平台百花齊放的競爭格局下,Boop.fun 試圖以“結構化激勵 + 社區運營工具”擊穿 Pump.fun 的“快進快出”快餐式炒作邏輯。

  • 它不僅是 Meme 幣的生產機器,更是“Meme 創作者的創業孵化器”。
  • 它不僅讓人玩轉炒作,更要讓用戶運營自己的一場網路文化現象。
  • 它希望建立 Meme 幣“第二層敘事結構”,就像 Youtube 爲視頻創作者賦能一樣,Boop 正在爲 Meme 創造者提供完整生命週期管理工具。

Boop.fun 的勝負關鍵,不在短期爆量,而在於能否留住創作者、激發持幣用戶的忠誠度,並將平台變成 Meme 敘事持續孵化的文化溫牀。

Автор: Frank
* Ця інформація не є фінансовою порадою чи будь-якою іншою рекомендацією, запропонованою чи схваленою Gate.io.
* Цю статтю заборонено відтворювати, передавати чи копіювати без посилання на Gate.io. Порушення є порушенням Закону про авторське право і може бути предметом судового розгляду.
Розпочати зараз
Зареєструйтеся та отримайте ваучер на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