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從零到估值:解析加密項目的籌資博弈
加密貨幣項目:從無到有的博弈
在加密貨幣領域,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只有華麗網站卻能募集巨額資金的項目。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是博弈論在背後發揮作用的結果。
回想一下美劇《硅谷》中的情景:沒有營收的公司估值反而高於盈利公司。投資人的解釋是,有實際收入會引發"多少"的問題,而沒有收入則能激發無限想象。
加密貨幣行業將這一邏輯推向極致:產品越虛無縹緲,籌資能力可能越強。這並非缺陷,反而成爲該行業最具盈利性的特徵之一。
現實制約估值
擁有實際產品意味着面對冷酷的現實:
相比之下,僅有白皮書的項目潛力只受想象力限制。這造成了一個悖論:實幹型項目反而遭受市場懲罰。
信息不對稱的博弈
在加密貨幣募資中,各方掌握的信息量不同:
對於缺乏實際產品的創始人,最佳策略顯而易見:
表述越模糊,越難被證僞。功能越少,暴露的問題就越少。
爲何沒人要求更好的結果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解釋了爲何人們會做出有害無益的選擇。加密貨幣投資也存在類似情況:如果每個人都堅持看到可行產品才投資,市場會更健康。
但等待可能意味着錯失早期高回報。最早入場者通常獲利最多,即便項目最終失敗。因此,投資者看似理性的個體行爲(僅憑承諾就早早入場)導致了整體的非理性結果(重視噱頭而非實質)。
夢想與現實的交易
一個僅有網路文章的項目可以宣稱將徹底革新行業,創造萬億價值。而有實際代碼的項目則必須應對:
這就產生了所謂的"虛無溢價"——因完全脫離現實約束而獲得的估值溢價。
集體炒作
當難以辨別項目質量時,人們會尋找共同的信號:
缺乏產品的項目可以將所有資源用於制造這些信號,而非實際開發。在加密貨幣領域,營銷往往勝過技術開發。
現實案例
加密貨幣領域有許多僅憑白皮書就籌集巨額資金的案例:
這些案例都遵循一個模式:承諾越抽象或技術上越復雜,籌資越多,最終失敗的風險也越大。
爲何這種情況難以改變
從邏輯上講,投資者應該要求看到可行的產品。但博弈論解釋了爲何這難以實現:
這就是爲什麼缺乏產品的項目往往比真正開發實用產品的項目能籌到更多資金。
遊戲規則本身沒有問題,只是有些人過於擅長利用這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