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Base 平台上的去中心化 AI 數據項目 Sapien 展現出強勁的成長動能。
Sapien 自 8 月 20 日於幣安 Alpha 發行上市後,初期經歷連續下跌,9 月 1 日起強勢反彈,截至目前已呈現翻倍漲勢,24 小時交易額也從月初約 500 萬美元暴增至突破 2,000 萬美元。
隨著價格及交易量上升,市場對 Sapien 的討論逐漸升溫。根據 Sapien 公開的客戶名單,多家知名傳統企業已選擇 Sapien 作為合作夥伴,包括阿里巴巴(Alibaba)、百度(Baidu)、豐田(TOYOTA)、聯想(Lenovo),以及 AI 繪圖領域的獨角獸 Midjourney。
很明顯,利用更多數據訓練 AI 以服務傳統 Web2 企業,仍是上一波 AI 熱潮未充分開發的部分。儘管目前加密市場的 AI 敘事熱度不如過去高漲,但在多數 AI 加密項目傾向迷因代幣(Meme Token)的情況下,Sapien 仍是相對有吸引力的故事主題。
加密社群針對 Sapien 的評價高度聚焦在「頂尖團隊」這一關鍵詞。
Sapien 首席執行長 Rowan Stone,曾任 Coinbase L2 網路 Base 的共同創辦人,讓 Sapien 在 Base 生態圈享有天然優勢。
首席策略官 Trevor Koverko 則是早期證券數位化項目 Polymath 創辦人,也是 ERC-1400 RWA(Real World Asset,實體資產)標準的制定者之一,其在資產代幣化領域的深厚背景,為 Sapien 提供了強力支撐。
在融資方面,Sapien 於 2024 年 4 月及 10 月分別完成兩輪種子輪募資,分別募得 500 萬美元與 1,050 萬美元。10 月的種子輪投資方涵蓋 Primitive Ventures、Animoca Brands、Yield Guild Games 等知名機構。
本次融資不僅讓項目擁有充足營運資金,更凸顯市場對去中心化 AI 數據基礎設施的長期需求。此外,VC 對此敘事的積極看好也很明顯。
另外,Sapien 透過 Binance Alpha 發行代幣,不僅展現市場熱度,Alpha 加持亦大幅提升 Sapien 的知名度。
Sapien 致力於解決目前 AI 訓練高品質素材稀缺的問題。雖然這並非全新命題,但 Sapien 則提出獨特且創新的解決方案。
傳統 AI 數據產業常見來源不明、品質參差不齊、激勵機制匱乏等難題。Sapien 創新推出 PoQ(Proof of Quality,品質證明)機制,結合代幣質押、同行驗證、聲譽評分及代幣獎懲等核心環節,有效因應上述挑戰。
以具體流程而言,供應 Sapien 數據的貢獻者需質押 Sapien 代幣作為擔保,經多方驗證通過後可獲穩定幣與代幣獎勵。若提交素材品質不佳,則面臨 25% 至 100% 質押損失的懲罰。
在此獎懲制度下,有效杜絕部分用戶以機器人刷量或濫竄低品質素材,確保最終選用皆為高品質、具實質價值的數據資料。
就應用場景而言,Sapien 已在自動駕駛、醫療診斷等高精度需求領域展現價值。據項目方目前公布的案例,一位腫瘤科醫師標註癌症資料每小時可獲得數百美元報酬,突顯專業高品質資料的巨大價值,也驗證 Sapien 推出的 PoQ 機制能有效激勵專業貢獻者參與。
(圖片來源:Sapien 官方網站)
Sapien 的商業化進程大幅超越同類項目,目前已建立橫跨全球 110 多個國家的龐大貢獻者網絡。
根據官方最新數據,Sapien 平台註冊貢獻者已逾 180 萬人,累積完成 1.87 億筆資料標註任務。
比起現有規模,更值得關注的是其成長速度:2024 年,Sapien 平台貢獻者人數月增 50%,這種高速成長也反映市場對 Sapien 機制及品牌的強烈認同。
市場關注 Sapien 不只是用戶數增長,還在於其企業客戶陣容。Sapien 目前服務 29 家企業客戶,包含豐田(TOYOTA)、阿里巴巴(Alibaba)、百度(Baidu)、Midjourney 及聯合國等國際知名機構,業務涵蓋自動駕駛、電商、AI 繪圖、國際組織等多種領域。
其中 Sapien 與 Midjourney 的合作尤為值得注意。Midjourney 作為 AI 圖像生成領域頂尖項目,向來以高品質 AI 圖片著稱,對素材品質要求極高,唯有大量高品質資料訓練,方能實現卓越繪圖功能。Midjourney 選擇 Sapien 作為數據供應商,充分證明其高品質資料收集機制的可行性。
同時,豐田(TOYOTA)、阿里巴巴(Alibaba)等傳統大型企業攜手參與,也顯示去中心化資料服務正逐步獲得主流企業認可。
Sapien 的成功離不開 Base 今年積極改革,兩者形成良性成長迴圈。
Base 鏈目前 TVL(總鎖倉價值)已突破 68 億美元,已超越 Tron,成為第五大 DeFi 網路,其中 AI 相關協議 TVL 超過 20 億美元。透過 Base App 公布資訊可見,Base 在 AI 賽道投入重大資源,也進一步確立 Sapien 在 AI 基礎設施領域中的領導地位。
此外,Sapien 未來極可能與 Base 生態其他 AI 項目攜手互補。例如 Venice 的 DIEM 項目專注於代幣化 AI 算力,Sapien 則提供可驗證的人類資料,雙方協作可為 AI 開發者提供完整基礎設施堆疊。這種專業分工與生態協作,正是 Base 相較其他 L2 網路的獨特競爭優勢。
Coinbase 執行長 Brian Armstrong 表示,目前 Coinbase 約有 40% 的程式碼是由 AI 生成,目標在 2025 年 10 月前提升至逾 50%。
這種內部應用與外部大勢共同驅動,讓 Base 生態 AI 項目獲得強勁戰略與資源支援。
現今社群平台與社區討論反映出市場對 Sapien 整體立場偏向樂觀。
主流敘事聚焦在 AI 數據基礎設施於全球 AI 及加密熱潮下展現的巨大潛力、全球化貢獻者網絡的獨特優勢,以及與國際知名企業合作的戰略意義。
雖然 Sapien 透過幣安 Alpha 上市後連日下跌一度引發小規模爭議,但隨近來價格回升,市場逐漸從深入分析中發掘 Sapien 項目的獨特吸引力與穩定基礎。
本月初 Sapien 價格起漲之前,一位名為 Game 的海外分析師根據 Sapien 背景及部分數據提出樂觀觀點。該分析師發文隔日,Sapien 價格出現顯著上漲。
Sapien 近期表現確實令人矚目,但投資層面仍需理性研判。
正面來看,Sapien 致力解決的問題是市場真實需求。高品質 AI 訓練數據橫跨傳統與加密領域皆不可或缺,阿里巴巴(Alibaba)、豐田(TOYOTA)等大型企業合作也具體證明其機制有效運作。
在 AI 訓練數據這一細分賽道,Sapien 擁有先發生態位和龐大現有規模。更多貢獻者將帶來更優質數據,形成良性循環,進而建構競爭壁壘。憑藉 Base 生態支撐,也讓其在資源整合與業務拓展上更具優勢。
然而,Sapien 面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首要是 PoQ 機制的持續性。理論上機制合理,但未必能持續推動數據成長。倘若大部分 AI 模型訓練完成後,持續資料需求是否會大幅下滑?隨著 Sapien 規模擴大,控管貢獻者提供素材品質的邊際成本也有可能大幅提升。如此龐大用戶量的管理確實具挑戰性。
最後為加密項目普遍難題——監管風險,包括資料跨境流通、隱私保護與 AI 訓練合規性。任何環節出現監管問題,皆可能導致全鏈路停擺。
整體而言,Sapien 作為 Base 生態 AI 基礎設施的重要一環,無論項目本身或代幣價格皆已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在 AI 技術快速發展、資料需求持續上升及 Base 生態持續加值的趨勢下,Sapien 未來動向確實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