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P 創下新高,資深加密貨幣強勢崛起背後的區塊鏈平行世界

中級7/25/2025, 2:19:51 AM
XRP 再創新高,經典加密資產紛紛回歸主流。本文將深入剖析 XRP、XLM、ADA 等資深幣種在隱密社群、政治資源與市場週期下的特殊生存邏輯,揭示驅動加密平行世界運作的核心力量。

在每一輪加密市場行情的波動中,總有幾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反覆躍上漲幅排行榜。

XRP、XLM、ADA……這些在主流加密圈內被認為「沒有未來」的計畫,如今依舊能在新一波多頭市場浪潮中,再度強勢刷出存在感。

它們不是新興的創新公鏈,也不是當紅敘事主題的焦點計畫,更談不上什麼強大生態系或技術大突破。然而到了多頭市場某一階段,

它們總能以讓人難以解釋的方式逆勢上漲,再度成為市場流量中心,甚至如XRP一樣創下新高。

這不僅僅是金融市場上的「炒作慣性」,更像是加密產業中潛藏著一個隱形的平行世界。

在這個平行宇宙裡,XRP 是跨境支付的未來,XLM 是全球小額支付的希望,ADA 則象徵智能合約治理的新秩序。

「老幣不死,自有其道。」

加密的平行世界

如果說加密市場是一座不斷上演熱點輪動與技術革新的舞台,那麼老幣的生存空間,往往就隱藏在這舞台背後——一個與主流加密社群幾乎平行的世界。

我們早已習慣在 Twitter、Discord、Telegram、LINE 或微信社群中討論新敘事、新計畫,也熟悉以太坊、Solana 生態系或 meme 幣熱潮的輪動。

但鮮少有人會意識到,所謂「老幣」的資產背後,也同樣有著龐大且穩定的使用者群,只是他們活躍的空間並不在我們常見的圈層裡。

XRP、XLM、ADA、HBAR……這些老幣使用者,從來不是加密 Twitter 的活躍份子,更不是社群裡聽從意見領袖宣傳的投機客。

他們有自己的一套資訊網絡、社群圈層與判斷標準——或更直白地說,他們並不在意產業的流行趨勢。

XRP 社群活躍於日本、美國,甚至拉丁美洲的 WhatsApp 群組、LINE 社群與 Facebook 社團。

多數使用者並不關心加密技術細節,也不追逐產業熱點,但他們熟悉 XRP 的跨境支付故事,認同 Ripple 與銀行合作的商業模式,甚至視 XRP 為「金融革新的長線資產」。

無論是 XRP 遭 SEC 起訴,抑或市場唱衰聲浪四起,這些使用者的信念幾乎不受動搖。

Stellar(XLM)的社群亦如是。

在部分開發中國家,Stellar 與在地金融服務商攜手,落實了真實使用者基礎。這些人未必懂什麼是質押(Staking)、去中心化金融(DeFi),對於鏈上創新生態系可能一無所知,但 Stellar 對他們來說,早已是認知中的前沿品牌與資產。

Cardano(ADA)更有全世界知名的「忠實支持者」。

在日本、非洲、東歐及特定英語國家,Cardano 靠著教育、治理與社群計畫,累積了大批長期支持者。甚至中國的 ADA 社群也多由大型網路公司工程師發起。

這群人常年活躍於 Reddit、Telegram 及各地論壇,對 Cardano 技術路線、創辦人 Charles Hoskinson 的演講如數家珍,無論生態系進展緩慢、產業質疑再多,始終堅定持有。

這些信念,在外界看來或許早已與現實脫節,卻構成了他們持幣的根本理由。

所有這一切,共同形成了與主流加密圈相互獨立並存的生態系體系。

Messari 分析師 Sam 在 X 指出,加密 Twitter 總是唱衰這些「老年幣」,因為和他們鏈上使用的尖端技術相比,這些幣種確實顯得過時。但事實上,一般投資人不懂什麼是現代鏈上技術,只會買他們熟悉的幣(例如 XRP、ADA、XLM、DOGE)。

老幣的社群運作邏輯,不靠熱度、也不隨產業敘事起伏,反而更像 Web2 時代的使用者文化:品牌認同、習慣依賴、情感共鳴,甚至一種「早已成習」的心理慣性。

老幣的生命力一向不依賴主流舞台,而是隱藏在那些被主流忽視的「隱秘角落」裡。

也因此,沒有任何交易所會輕易下架 XRP、XLM 或 ADA。

它們貢獻的交易量、使用者活躍度、市場深度及避險需求,都是交易平台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即使團隊在技術面無重大突破,這些老幣依然能穩居現貨、槓桿、永續合約等交易榜單的關鍵位置。

它們已成為市場定番,是被動資金配置的習慣選擇,甚至成為投機者心中的「老戰友」——只要大盤指數啟動,資金總會回流一波。

不僅僅是資本,亦具政治保護

除使用者與社群之外,這些計畫的經濟與政治實力,其實遠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這些被視為「過氣」的加密計畫之所以仍能發光發熱,不僅因為擁有忠實支持者,更因它們早已穩穩立足於傳統金融和政治資本之中。

以 XRP 為例,Ripple 早已不是單純的技術或商業組織,而是長期參與傳統金融及政策討論的「資深玩家」。

Ripple 創辦團隊與高層經常現身於國際支付論壇、美國國會聽證會及金融科技高峰會,且與川普政府交情深厚。

2025 年 1 月,Ripple 執行長 Brad Garlinghouse 獲邀出席佛州 Mar‑a‑Lago 川普晚宴,並在 X 發佈「Strong start to 2025!」的合照。

7 月 19 日,川普於白宮正式簽署《天才法案》,Ripple 首席法務長 Stuart Alderoty 受邀列席,是加密貨幣產業屈指可數的現場見證人員之一。

面對 SEC 對 Ripple 的長期訴訟,Ripple 不僅挺過風暴,還取得有利結果,進一步鞏固了其「符合法規的加密資產」討論中的政治地位。

更重要的是,Ripple 長年與全球數百家金融機構建立合作,包括 Santander、PNC、渣打銀行、SBI Holdings 等金融巨擘,這套綿密的商業網路成為 XRP 市場信心的最大後盾。

Cardano 則在衣索比亞、盧安達等非洲國家與政府合作,推動區塊鏈教育和數位身份計畫,積極對接當地政策與治理。

Hedera 的治理委員會由波音、Google、IBM、德勤等全球知名企業組成,並多次參與美國國內數位資產與分散式帳本政策討論。Hedera 董事會成員 Brian Brooks 曾任美國貨幣監理署代理署長,且與現任美國 SEC 主席 Paul Atkins 關係密切。

這些計畫不只是加密圈的本地參與者,更在政治、合規與商務合作領域構築出穩固根基。他們具備影響政策、爭取監管彈性,並透過政治與資本網絡,獲得優先地位。

因此,每當人們僅從技術或敘事角度質疑這些老幣時,往往忽略了它們已在政策與資本層面築起的護城河。

在這個框架下,這些老幣展現的並非技術落後,而是另一種「活得久、活得穩」策略——其真正底牌在於資本、商業資源與政治護盾。

所以,下次你在漲幅榜上再度看見 XRP、XLM、ADA、HBAR 等,不需驚訝,也毋庸急著用技術或敘事解釋。

它們不必被認可,只要持續存活,就已足夠。

有時候,「活得久」本身,就是一種被嚴重低估的競爭力。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TechFlow],著作權歸原作者 [TechFlow] 所有,如對轉載有任何異議,請聯絡 Gate Learn 團隊,我們將依照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本文章所表達之觀點及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本文其他語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翻譯,未經 Gate 授權,不得轉載、傳播或抄襲經翻譯之內容。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