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穩定幣暗戰,中國如何抉擇?

2025 年夏末,全球穩定幣市值突破 2.3 兆美元。USDT、USDC 在跨境支付與加密市場翻雲覆雨,但中國的身影依舊模糊。這並非技術落後,而是 貨幣主權與數位金融創新的博弈。當穩定幣成為數位時代的「隱形美元」,中國缺席的代價,正悄然滲透到金融血脈。

缺席的代價:錢袋子與話語權的雙重擠壓

深圳外貿商陳老闆的困境,是中國缺席穩定幣的縮影:

跨境結算現實:歐洲客戶堅持用 USDC,秒到賬、手續費比電匯低 90%

數位人民幣跨境版:技術可行,但受外匯管制限制,流動性不足

全球 80% 的跨境加密交易以穩定幣計價,新興市場企業用它規避美元波動,甚至沙特石油期貨也接受 USDC 報價。中國在嚴監管下缺席,不僅定價權外流,更可能在未來數位金融規則制定中被擠到談判桌邊緣。

技術 VS 制度:去中心化與貨幣主權的天生衝突

區塊鏈基因:去中介化、節點共識、不可篡改

貨幣主權底色:集中調控、貨幣供應管理、利率政策調節

數位人民幣(DC/EP)採用 雙層運作模式(央行–商業銀行),保留中心化管理與可追溯交易,犧牲部分效率換取政策精準性。例如去年經濟復甦期,央行透過 DC/EP 數據鎖定中小微企業融資堵點,三個月內定向投放 8,000 億元貸款。

反觀穩定幣:

演算法錨定:可能被攻擊(2023 年某穩定幣閃崩案例)

資產儲備錨定:可能被挪用(USDC 曾因託管銀行破產傳聞單日暴跌 15%)

美元依賴:多數穩定幣最終仍錨定美元,等於加固「數位美元鎖鏈」

功能之錨:激進的「破」與穩健的「立」

激進派方案:

對標 USDT,發行完全去中心化的演算法穩定幣

優勢:可繞過美元,結合 DeFi 重構跨境支付

風險:信任鏈脆弱,LUNA 崩盤(2022 年)蒸發 400 億美元

穩健派方案:

發行錨定人民幣的「跨境延伸版」穩定幣

實例:數位人民幣跨境版(e-CNY)在東協試行,直接對接境內銀行,匯率即時、資金可查可控

優勢:保留區塊鏈效率,守住貨幣主權底線

結論:暗戰終會過去,底線不能鬆

穩定幣暗戰,本質是 數位時代的貨幣主權爭奪戰。中國不缺技術,缺的是在開放與安全之間的平衡。

可做的事:研究穩定幣技術、試點可控版本

不能做的事:放棄貨幣政策自主權、削弱金融防火牆

在全球數位金融格局重塑的關鍵期,中國必須確保 錢袋子安全,不能讓貨幣主權淪為他國遊戲中的「棋子」。

USDC-0.02%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