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正式啓動!
🎮 本期聚焦:Yooldo Games (ESPORTS)
✍️ 分享獨特見解 + 參與互動推廣,若同步參與 Gate 第 286 期 Launchpool、CandyDrop 或 Alpha 活動,即可獲得任意獎勵資格!
💡 內容創作 + 空投參與 = 雙重加分,大獎候選人就是你!
💰總獎池:4,464 枚 $ESPORTS
🏆 一等獎(1名):964 枚
🥈 二等獎(5名):每人 400 枚
🥉 三等獎(10名):每人 150 枚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不少於 300 字的原創文章
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每篇文章需 ≥3 個互動(點讚 / 評論 / 轉發)
發布參與 Launchpool / CandyDrop / Alpha 任一活動的截圖,作爲獲獎資格憑證
同步轉發至 X(推特)可增加獲獎概率,標籤:#GateSquare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907
🎯 雙倍獎勵機會:參與第 286 期 Launchpool!
質押 BTC 或 ESPORTS,瓜分 803,571 枚 $ESPORTS,每小時發放
時間:7 月 21 日 20:00 – 7 月 25 日 20:00(UTC+8)
🧠 寫作方向建議:
Yooldo
曼昆研究 | Web3項目校園大使,這事靠譜嗎?
這兩天,Web3中文社媒關於“某些CEX向大學生提供合約體驗金”的輿論持續發酵。事件起因是一條在X平台發布的爆料帖,因涉及“CEX”“大學生”“賭鬼”等敏感關鍵詞,引發大量關注與討論。
曼昆律師翻閱該帖下的評論發現,主流聲音普遍對這種推廣方式表示反對,認爲大學生尚未建立成熟的價值觀和風險意識,不應被作爲推廣目標。例如媒體BlockBeats發文《請各交易平台立即停止向大學生推廣合約體驗金行爲》,直指此類行爲本質上是“披着金融啓蒙外衣的賭博誘導”;慢霧科技的餘弦也轉發聲援,支持全面抵制。 不過,也有部分聲音對此表示“見怪不怪”。有人表示自己大學期間就接觸過類似推廣,也有人認爲大學生成年、有民事能力,願賭服輸是個人選擇。 正是這種觀點的分歧,讓曼昆律師意識到:類似於“校園大使”計劃這類,被定義爲教育、啓蒙、技術傳播的校園推廣,已經在不少校園實質落地,成爲部分Web3項目品牌乃至常規獲客的路徑。 作爲一家專注服務Web3.0 行業的律師事務所,曼昆律師也曾多次與高校鏈協合作,共同舉辦合規講座等活動。在這些過程中,我們觀察到一個共性問題:無論是學生個體,還是以鏈協爲代表的學生組織,在面對Web3項目合作時,普遍缺乏對“推廣行爲是否合規”的基本判斷能力。 於是,一個關鍵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大學生到底能不能參與Web3校園大使計劃?與Web3項目方的合作中,哪些行爲安全?哪些可能踩線?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校園大使計劃靠譜嗎? 本次引發廣泛討論的“合約體驗金”事件,其合規問題幾乎無需爭議。 根據我國現行監管體系,無論是境內主體還是境外平台,只要面向境內居民推廣未經註冊的高風險金融衍生品,如合約交易、槓杆產品等,均涉嫌非法金融活動。即便使用“體驗金”包裝,只要行爲本質上構成引導交易,就不具備合法性。 但合規問題並不止於此。 近年來,很多CEX在校園內落地的大使計劃,不再局限於“交易激勵”本身,還出現了更多看似無害、實則風險模糊的推廣模式,包括但不限於:
*某交易所校園推廣任務截圖
/ END. 本文作者:Iris、盧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