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OL 項目分享活動開啓!調研 Obol (OBOL) 項目,在Gate.io動態發布您的看法觀點,瓜分 $100 OBOL!
💰️ 選取10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輕鬆贏取 $10 OBOL 獎勵!
項目簡介:
Obol 致力於分布式、去中心化和民主化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從以太坊開始,並擴展到整個 Web3 平台。作爲 Layer 1 區塊鏈和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網路的基礎,Obol Collective 擁有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運營商生態系統。目前,全球超過 800 個去中心化運營商運行 Obol 分布式驗證器 (DV),保障主網超過 10 億的資產安全,Obol 正在賦能下一代去中心化系統。
參與方式:
1.調研$OBOL項目,發表你對項目的見解。具體可包含但不限於:
🔹 Obol 是什麼?
🔹 Obol 去中心化驗證器有何優點?
🔹 $OBOL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運作?
2.帶上$OBOL現貨交易連結:https://www.gate.io/trade/OBOL_USDT
3.推廣$OBOL Launchpool 質押挖礦活動,分享OBOL Launchpool 參與步驟及質押福利,質押$GT、$BTC、$OBOL 免費瓜分2,250,000 $OBOL空投獎勵,年華收益率高達168%:https://www.gate.io/launchpool/OBOL?pid=291
Solana 上演 MEV 新玩法,原子套利佔交易半壁江山,是隱藏金庫還是新型鐮刀
作者:Frank,PANews
隨着各個DEX開始提供個性化的優先費用選項和防夾措施之後,Solana上的三明治攻擊收益明顯下滑。截至5月6日,這一數據已經降爲582個SOL,而在數月之前,單個三明治攻擊的機器人日平均收益基本就能達到1萬個SOL。但這並不是MEV的終局,一種新型的原子套利正成爲Solana鏈上最主要的交易來源。
根據sandwiched.me的數據顯示,這種原子套利在鏈上的佔比已經達到了誇張的程度。4月8日,原子套利貢獻的小費比例達到了74.12%,而在其他時間,也基本維持在50%以上。也就說,現在Solana鏈上的每兩筆交易,可能就有一筆是用於原子套利。
但在社交媒體上,幾乎看不到原子套利的討論。這種新型的套利機會,到底是一個隱藏的金庫?還是又一把花樣的鐮刀。
原子套利,MEV交易新思路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原子套利是什麼?原子套利是指的是在一個單一的、原子的區塊鏈交易中執行包含多個步驟的套利操作 。典型的原子套利涉及在同一筆交易中,先在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上以較低價格買入某種資產,緊接着在另一個DEX上以較高價格賣出該資產。由於整個過程被封裝在單個原子交易中,它天然地消除了傳統跨交易所套利或非原子套利中存在的對手方風險和部分執行風險 。如果交易成功,利潤將被鎖定;如果交易失敗,除了損失交易費外,套利者的資產狀態將恢復原狀,不會出現只完成買入而未完成賣出的情況
原子性並非爲套利而設計的特性,而是區塊鏈爲保證狀態一致性而固有的基本屬性 。套利者巧妙地利用了這一保證,將原本需要分步執行且帶有執行風險的操作(買入、賣出)捆綁在一個原子單元內,從而在技術層面消除了執行風險 。
三明治攻擊或者自動交易機器人以往的重點集中在同一個交易對當中,發現有利可圖的機會。然後通過打包交易的方式將對手的交易夾在中間或者幹脆採用前後腳發送交易的方式碰撞出機會。而原子套利,本質上也是利用打包交易的方式,只不過更注重的是在多個交易池當中發現差價進而獲取套利機會。
暴利神話與殘酷現實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這種原子套利似乎有着不錯的盈利空間。近一個月來,Solana鏈上的原子套利獲利12萬枚SOL(價值約1700萬美元),而獲利最多的地址成本只花費了128.53SOL,收益就達到了14129個SOL,收益率達到109倍。其中最大的一個單筆收益,只花費了1.76SOL,就賺取了1354個SOL,單筆收益率達到了769倍。
目前在統計內的原子套利機器人有5656個,平均每個地址的收益達到了24.48SOL(3071美元),平均成本約爲870美元。這個數值似乎雖然不如此前的三明治攻擊者更高,但似乎也算一個不錯的生意經,畢竟月收益率可以達到352%。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裏顯示的成本僅爲鏈上交易的成本。原子套利背後還需要更多的投入。
根據某位MEV開發者制作的網頁信息顯示,執行原子套利的硬件條件有幾點要求,一個私有RPC、一個8核8G的服務器。從成本的角度來計算,服務器的成本每月大概在100美元到300美元之間,而搭建私有服務器最低需要每月50美元左右。整體下來的月成本在150美元到500左右,且這只是最低門檻。除此之外,由於要更快地進行套利,通常還要同時配置多個IP地址的服務器。
從實例來看,在某個原子套利部署網站上可以看到,近一周只有15個地址的收益超過了1SOL,最大的爲15 SOL,其他的一周內的收益均在1 SOL以下且還有不少處於虧損狀態。而如果結合上服務器和節點成本的話,基本這個平台的所有機器人可能都處於虧損狀態。且能明顯看到,不少地址已經選擇停止套利。
誰在盈利?揭開“穩賺不賠”的套利迷霧
當然,現實看起來與大數據似乎有所衝突,從總體數據來看,在Solana上進行原子套利的機器人還是處於盈利狀態。這其中也難逃“二八法則”的制約,少數的高水平套利機器人獲取了大量的收益。而其他的則依舊淪爲新的韭菜。
回顧原子套利的整體邏輯不難發現,要實現盈利最重要的點在於發現套利機會。以獲利最高的一筆套利爲例,這筆交易最初用2.13 SOL購入了3679枚grok代幣(單價約爲0.08美元),然後以19.9萬美元的價格出售(單價約爲54.36美元)。很明顯,這次套利成功也是抓住了某個交易池流動性稀少的漏洞,由某個未注意池子深度的大戶買單。
但本質上這種機會很少,且由於鏈上的機器人幾乎都在盯着類似的機會。因此這種偶爾的大套利機會更像是中彩票一樣。
而原子套利近期的興起,可能因爲一些開發者將這個套利機會包裝成穩賺不賠的生意開發出免費版供小白用戶免費使用,並提供教程。只是在套利獲益的時候收益10%的收益分成。除此之外,這些團隊還通過協助搭建節點和服務器,以及提供更多IP的服務收取訂閱費。
實際上,由於大多數用戶對技術的理解不深,所用的套利機會監測工具又雷同。最終導致獲利並不多,且無法覆蓋基礎費用。
以PANews的觀察來看,除非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有獨特的套利機會監控工具且配置了性能較高的服務器和節點。大多數希望參與原子套利的玩家只不過是從炒幣被割變爲買服務器和訂閱費被坑。且隨着參與的人越來越多,這種套利失敗的概率也在提升,以sandwiched.me上收益最高的程序爲例,該程序目前的交易失敗率達到99%以上,也就是基本上所有的交易都失敗了,而參與的機器人仍要繳納鏈上費用。
在投身這場看似誘人的“原子套利”浪潮之前,每一位潛在的參與者都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評估自身的資源和能力,警惕那些被過度包裝的“穩賺不賠”的承諾,避免成爲這場新型“淘金熱”下的又一波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