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為王!黃仁勳談AI如何重構全球價值鏈、機器人何時普及、AI能加速製造業回流美國?

本文整理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 Hillen Valley Forum 訪談影片,他分享 AI 將如何引領新工業革命,重塑產業並改變未來就業市場? (前情提要:黃仁勳拒絕區塊鏈?Nvidia Inception 官網明寫排除「加密新創」申請 ) (背景補充:黃仁勳喊「不要加密貨幣」!Nvidia突喊停Arbitrum合作,態度為何大轉彎?) 輝達 NVIDI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近期在 Hillen Valley Forum 論壇訪談中,深入闡述了他對人工智慧(AI)發展的洞見。他將 AI 定位為一場全新的工業革命,並為我們描繪了 21 世紀經濟中 AI 如何重塑各行各業,以及人類社會將如何因應這場變革的宏大藍圖,以下動區為您做重點整理。 AI工廠:新時代的智慧泉源 黃仁勳首先解釋了何謂「AI工廠」。他指出,AI 不僅是一項新技術,其建構方式與過去的軟體截然不同,能夠執行以往軟體無法完成的任務。 更重要的是,AI的生產模式產生了變革,「過去的軟體是由人類輸入程式碼來生產,」黃仁勳說,「如今,我們有一個新的產業,軟體是由機器生產的。」這些機器,即大型超級電腦,透過電力運作,產出 tokens,可以被重組為數字、文字、蛋白質結構、圖像、影片、三維模型等各種形式的智慧結晶。 「我稱之為 AI 工廠,因為它每天只做一件事:生產 Tokens。」 這些 AI 工廠產出的智慧 Tokens 將滲透到各個領域,包括醫療保健、金融服務、工程、供應鏈管理,尤其是黃仁勳個人非常看好的教育領域。 他認為,如同電力在過去的工業革命中扮演的角色,AI 工廠產出的智慧也將回過頭來徹底改變和革新每一個現有產業。例如,未來的汽車公司,不僅製造實體汽車,還將設立 AI 工廠來生產驅動這些汽車的智慧(Tokens)。 「十年後,每家汽車公司也將生產運行在那些汽車中的 Tokens。」這種轉變預示著,任何製造實體產品的公司,未來都可能需要一個 AI 工廠來生產其產品所需的「大腦」。這對市場的直接影響是,對運算能力、能源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的需求將會激增,NVIDIA 這類提供底層技術的公司將持續處於浪潮之巔。 AI 的演進浪潮與「實體AI」的未來 黃仁勳回顧了現代 AI 的發展歷程,將其劃分為幾個階段。 大約 12~14 年前,以 AlexNet 為代表的電腦視覺突破,開啟了「感知AI」的浪潮,讓機器能夠理解圖像、聲音、震動、溫度等資訊的意義。隨後,大約五年前,「生成式AI」成為焦點,AI 模型學會了理解資訊並進行轉換,例如將英文翻譯成法文,或根據文字提示生成圖像,如同一個通用的翻譯器。 目前,我們正處於「推理AI」(Reasoning AI)的時代。這種AI不僅能理解和生成,更能解決問題和識別未曾見過的情況。它們運用如同人類一般的推理能力,逐步分解問題並應用已學到的規則和原則來解決。 「我們稱之為代理AI,它具有能動性。」黃仁勳解釋道,這些數位機器人可以理解任務、學習、使用電腦、瀏覽器等工具,並為人類執行任務,例如存取 SAP 系統處理供應鏈問題,或存取 Workday 處理人力資源事務。 他預見,未來的 CEO 們將同時管理實體勞動力和數位勞動力,IT 部門可能轉變為代理 AI 的「人力資源部」。 而下一波浪潮,則是「實體AI」。 這要求 AI 理解物理定律,如摩擦力、慣性、因果關係,以及現實世界中的常識。例如,物體不會穿過桌子,滾下桌的球會在地板上,而非消失到另一個次元。具備這些物理推理能力的 AI,一旦置入實體機器人中,便催生了「機器人學」。 黃仁勳認為,這對於美國乃至全球製造業的未來至關重要。「當我們在美國各地建造新的廠房和工廠時,我們希望利用最新的技術。希望在未來十年內,這些新一代的廠房和工廠高度機器人化,幫助我們應對全球嚴峻的勞動力短缺問題。」這一願景暗示著機器人產業、感測器技術以及相關軟體開發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全球 AI 競賽與美國的應對之道 面對全球性的AI競賽,黃仁勳提出了美國政府應如何應對的看法。他強調,首先要理解這場競賽的本質,它是一場「無限賽局」,而非有固定時限的比賽。NVIDIA 自身 33 年的發展歷程,橫跨了個人電腦革命、網路革命、行動革命到現在的 AI 革命,正是長期思維的體現。 他從 AI 的三個層面分析了致勝關鍵: 技術層面:智慧資本至關重要。黃仁勳提醒,全球 50% 的 AI 研究人員是華裔,這一因素必須納入戰略考量。這意味著人才的吸引、培養和國際合作將是關鍵。 AI 工廠層面:能源是核心。AI 工廠的運作是將電力轉化為數位 Tokens,如同過去工業革命將能源轉化為實體產品或電力本身。因此,充足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能源供應是發展AI工廠的基礎。 基礎設施與應用層面:黃仁勳指出,上一輪工業革命的贏家並非發明技術的國家,而是最快應用技術的國家,美國即是典範。因此,對於AI,關鍵在於積極應用,而非恐懼。這包括提升勞動力的技能,使其能夠應用AI,並鼓勵社會各界採納AI技術。 黃仁勳的觀點,無疑為政策制定者和市場投資者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在 AI 競賽中,僅僅關注技術研發是不夠的,能源政策、人才戰略以及推動產業應用將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關鍵。短期市場反應可能體現在對能源股、AI基礎設施概念股以及教育科技領域的關注度提升。 AI 對就業市場的真實影響:轉型而非取代 針對 AI 可能導致大規模失業的擔憂,黃仁勳提出了更為細緻的看法:「新的工作將會被創造,一些工作將會消失,但每一份工作都會被改變。」他強調不應走向極端,而應從基本原理出發分析問題。 在基礎技術層面,AI 的發展本身就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黃仁勳以舊金山為例,指出這座城市因AI而重新煥發活力。「AI 創造了一種新型工作,因為軟體開發的方式改變了。過去由人類編碼、在 CPU 上運行的軟體,現在變成了由機器學習生成、在 GPU 上運行的軟體。」這意味著從工具、編譯器、方法論到數據收集、管理、AI 安全防護等每一層,都在催生新的技術和崗位。...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