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空氣項目高估值背後:加密貨幣領域的博弈邏輯解析
加密貨幣領域的"空氣"項目爲何能獲得高估值?
在加密貨幣世界中,你是否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那些籌集數百萬美元資金的項目,往往除了一個華麗的網站外一無所有。這並非偶然,也不完全是騙局,而是博弈論在背後發揮作用。
這種現象讓人想起美劇《硅谷》中的一幕:沒有營收的公司估值反而高於盈利公司。投資人的解釋是,有營收就會被問"有多少",而無論多少都不夠。但如果沒有營收,人們就能暢想無限可能。
加密貨幣領域將這一邏輯發揮到了極致:項目越虛無縹緲,籌資能力反而越強。這並非缺陷,反而是該領域最具盈利性的特點之一。
現實限制估值
當你擁有一個實際可行的產品時,就不得不面對一些令人不安的事實:
相比之下,如果一個項目只有白皮書,其潛在價值就僅受限於人們的想象力。
這造成了一種怪異現象:踏實做事的項目反而受到市場懲罰。
完全信息博弈
在加密貨幣募資過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幾方:
對於沒有產品的項目創始人來說,最佳策略顯而易見:
表述越含糊,他人就越難以證僞。功能越少,暴露的缺陷也就越少。
爲何無人要求更好的結果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揭示了人們爲何會做出損人不利己的選擇。加密貨幣投資也存在類似情況:如果每個人都要求看到可行產品才投資,市場會健康得多。
但任何等待的人都可能錯失早期豐厚收益。最早入場的投資者通常獲利最多,即便項目最終失敗也是如此。
因此,每個投資者看似明智的行爲(僅憑承諾就早早入場),卻給所有人帶來了愚蠢的結果(重噱頭而輕實質)。
販賣夢想與現實
一個僅有一篇網路文章的項目,可以宣稱將徹底變革一切,捕獲數萬億美元的價值。
而一個有實際代碼的項目則必須應對:
這催生了所謂的"扯淡溢價"——因完全不受現實約束而獲得的估值溢價。
協同炒作
當沒人能分辨哪些項目真正優質時,大家都會尋找相似的信號:
沒有產品的項目可以將所有資源用於制造這些信號,而不是進行實際開發。
在開發上投入越少,就能在營銷上投入越多。在加密貨幣領域,營銷的重要性往往超過開發。
現實案例:無產品的全明星陣容
加密貨幣領域埋葬了數十億美元的白皮書,印證了上述理論:
這些例子都有一個共同模式:承諾越抽象或技術上越復雜,籌得的資金就越多,最終摔得也就越慘。
爲何這種情況不會停止
從邏輯上講,投資者應該要求看到可行的產品。但博弈論揭示了爲何這不會發生:
這就是爲何沒有產品的項目將持續比那些真正打造實用產品的項目籌到更多資金。
遊戲規則沒有問題,只是有人過於精通了這套規則。
(解释:这是一个比喻"空气项目"的评论,用轻松调侃的语气表达对此类项目的吐槽,语言精简但寓意丰富,贴合SignatureDenied这个用户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