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風險與監管:貨幣主權和金融政策的挑戰

隨着加密資產、加密貨幣的發展,穩定幣作爲加密資產在交易時的定價與交易工具,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穩定幣作爲法幣的代幣,具有準貨幣的特點,是加密金融的基礎設施,也是加密金融和傳統金融的橋梁。如果沒有穩定幣,上述兩類金融將各自孤立發展,加密金融不會在實體經濟中產生影響,加密貨幣大多僅能作爲投機工具,而穩定幣可以連接這兩個市場。穩定幣作爲橋梁拓寬了加密金融的使用範圍,但同時也可能把加密金融的風險推到傳統的金融體系。反過來,傳統金融體系產生的風險,也會波及到加密金融空間。

穩定幣的應用來源於加密資產交易的需求,但隨着穩定幣的引入,它開始更多地進入到跨境支付這些實體空間,將來可能還會有更多進入到零售、B2B等供應鏈金融。它已經開始從鏈上的支付進入到鏈下,其重要性越來越凸顯。此外,隨着鏈下的資產更多地上鏈,就是所謂的RWA,鏈上交易對穩定幣作爲支付工具、交易工具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由此,我們必須考慮穩定幣對金融體系帶來的衝擊和風險。

穩定幣與銀行體系

盡管穩定幣是現有貨幣的代幣,但在某些金融發展水平較低的或者是高通漲的國家,民衆己在商業活動中廣泛使用穩定幣作爲支付工具、同時穩定幣也發揮了價值尺度和價值存儲的功能,成爲了實際上的貨幣。隨着穩定幣在鏈下應用的增加,尤其是在跨境支付中的逐步應用,穩定幣的貨幣功能愈發顯著。這種趨勢對傳統銀行的支付體系構成了一定的衝擊。

穩定幣還可能會對銀行產生結構性影響,促使存款從小額轉換爲大額存款,從小銀行向大銀行集中。在這一過程中,雖然存款總量保持不變,但存款結構發生了變化。大型銀行將獲得更多大額存款和業務機會,而中小銀行則可能在競爭中處於劣勢。這種變化不僅影響銀行的業務模式,還可能對金融市場的穩定性產生深遠影響。

穩定幣與央行數字貨幣之間的關係

穩定幣與央行數字貨幣並非一定是競爭關係,而是可能具有分工與協同作用。例如,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的交易可能更多依賴安全性更強的央行數字貨幣體系,而許多中小企業和個人則更傾向於使用市場化發行的穩定幣,因爲它們對交易速度及方便性要求更高。這種分工關係使得穩定幣和央行數字貨幣可以相互補充。此外,它們之間可以有協調作用。例如,要求穩定幣發行方持有央行數字貨幣CBDC作爲準備金,直接跟央行的數字貨幣掛鉤,而不是僅僅依賴短期國債。

在高通脹和低金融發展水平的經濟體中,美元穩定幣可能取代當地的貨幣,出現所謂的美元化的現象。這對美元的國際地位有利,增長了美元霸權,但美國的風險也是很大的。美國如果把美元上鏈在全球發行,就相當於當年的離岸美元的發展。目前離岸美元的規模非常大,對联准会控制貨幣總量及利率水平都帶來一定的挑戰。將來鏈上的美元規模也可能很大,類似於龐大的離岸美元,美元穩定幣對美國貨幣當局的決策也將產生影響。

穩定幣與宏觀經濟政策

隨着穩定幣發行主體的多元化,金融科技企業逐漸成爲貨幣發行的重要參與者。這一趨勢既有積極的一面,也帶來了新的風險。如果穩定幣的發行基礎是金融科技企業持有的國債,貨幣發行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從央行轉移到財政部,從而削弱央行的權力。

穩定幣發行對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產生影響。隨着穩定幣的發行及鏈上金融的發展,可能擠壓銀行的中介功能,影響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類似於影子銀行的作用。穩定幣的儲備資產要求增加短期國債的需求,影響央行對短期利率的控制,也會改變國債期限結構,帶來政府短債長投問題。

穩定幣與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不可能通過人民幣穩定幣實現巨大突破,最終仍需依賴資本項目的開放和貨幣的充分可兌換。資本項目開放是“道”,穩定幣只是“術”,不能通過“術”來解決“道”的問題。

然而,隨着人民幣穩定幣的增加,離岸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將大幅上升,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當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形成在岸人民幣利率與匯率與離岸人民幣利率與匯率的差距,引發大規模跨境資金套利,可能會對資本項目管制形成衝擊,從而促使內地加快資本項目的開放。

結語

穩定幣作爲一種新興的金融基礎設施,具有提高支付效率,連接鏈上加密金融與傳統金融的積極作用重要,但也帶來了新的風險和挑戰。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穩定幣的風險,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加強對穩定幣發行與交易的監管,推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在享受穩定幣帶來的便利和效率的同時,有效防範其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與健康發展。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