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tegy股價溢價首次與比特幣脫鉤:DAT市場競爭加劇或成關鍵因素 | 比特幣代理投資風險分析

隨着比特幣代理投資工具(DAT)市場的快速擴張,Strategy(MSTR)首次出現股價溢價與比特幣價格走勢脫鉤的現象。這一變化可能標志其通過股權融資加速囤積比特幣的“財務煉金術”模式面臨挑戰,甚至引發監管重分類風險。本文深度解析DAT市場對Strategy獨特地位的影響,並探討其對加密資產機構投資者的長期啓示。

Strategy的溢價爲何與比特幣脫鉤?

Strategy(前身爲MicroStrategy)作爲全球最大的企業比特幣持倉機構,其股價歷史上始終與比特幣價格高度聯動。但近期數據顯示,其股價溢價已首次獨立於比特幣走勢,引發市場對其財務模型可持續性的質疑。分析師指出,這種分化可能與新興DAT(數字資產財庫)競爭對手侵蝕其作爲“華爾街比特幣Gateway”的壟斷地位有關。

DAT市場競爭如何衝擊Strategy的核心機制?

Strategy的比特幣增持策略依賴於一個關鍵反射機制:當股價高於淨資產價值(mNAV)時,通過增發股票募集資金並超額購買比特幣。然而,研究員Joseph Ayoub認爲,多家DAT機構的湧現正在削弱這一飛輪效應。“其他DAT產品分流了市場資金,股價溢價可能難以重現”,他寫道。若判斷準確,Strategy通過股權融資購買比特幣的能力或將永久性受損。

什麼是DAT?它與比特幣ETF有何區別?

DAT指通過發行股權募集資金並配置加密資產的上市公司。自2020年以來,DAT模型管理資產規模(NAV)已從100億美元激增至超1000億美元,同期比特幣ETF規模約爲1500億美元。與ETF不同,DAT通常不支持份額贖回機制(類似封閉式基金),其估值完全依賴市場情緒驅動——這種模式令人聯想起灰度GBTC從高溢價暴跌至50%折價的案例。

Strategy面臨哪些潛在風險?

若股價持續低於淨資產價值,可能觸發股東訴訟要求按NAV贖回,甚至導致監管機構援引歷史案例(如1940年代Tonopah Mining案或2021年GBTC事件)將其重新分類爲投資公司。此舉將迫使Strategy遵守更嚴格的披露與運營規則,從根本上改變其業務結構。此外,其股價波動性已被部分投資者視爲接近槓杆ETF而非傳統軟件公司。

DAT市場的繁榮是否存在泡沫風險?

Castle Island Ventures的Nic Carter將當前DAT熱潮類比1920年代投資信托狂熱,暗示市場可能存在非理性繁榮。Ayoub警告稱:“當DAT供應量足以吸收不成熟需求後,市場將進入清算階段”。盡管Strategy目前持有63萬枚比特幣且債務可控,但其溢價脫鉤已預示原有正向循環機制的瓦解。

結語

Strategy的案例揭示了加密資產與傳統金融融合過程中的動態博弈:當創新性金融工具(如DAT)的稀缺性消失時,先發優勢可能迅速轉化爲同質化競爭壓力。對於加密投資者而言,需警惕依賴單一機制的公司模型,並持續關注監管政策對數字資產財庫結構的重新定義。

BTC-0.3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