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穩定幣牌照申請火熱:超77家公司遞交申請,金管局仍保持高度審慎

香港的穩定幣牌照制度在 8 月 1 日生效後,已吸引了包括大型銀行和知名企業在內的衆多申請者。據報道,已有超過 77 家公司表示了申請意向,但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仍採取審慎立場,強調只有極少數符合嚴格要求的實體才會被批準。與此同時,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和金管局也警告稱,與穩定幣相關的欺詐風險正在上升,這進一步強化了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批態度。

大型機構爭相入場,但審批門檻極高

穩定幣的吸引力正在香港迅速上升,這從衆多大型傳統金融和能源企業的積極響應中可見一斑。據當地媒體報道,香港的中國工商銀行(ICBC)和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等主要銀行,以及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和中國石油(PetroChina)等知名企業都已表達了申請穩定幣牌照的意向,這表明主流金融機構對穩定幣未來在支付、結算和代幣化資產等領域的應用充滿信心。

然而,立法會議員強調,需求的激增並不能保證獲批。有報道稱,金管局已明確表示,將只發放“非常少”數量的牌照,甚至首批明年獲批的可能只有一家公司。這種審慎的立場反映出香港監管機構在創新與風險控制之間尋求平衡的決心。他們寧願放慢速度,也要確保只有具備穩健基礎、強大風控和充分合規能力的企業才能進入市場。

欺詐風險上升,強化監管審慎立場

監管機構的審慎態度並非空穴來風。自穩定幣法律生效以來,欺詐風險已成爲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和金管局最近警告稱,數字資產犯罪活動正在上升。今年上半年,當局已收到 265 宗與數字資產犯罪相關的投訴,其中穩定幣活動被認爲是日益嚴重的擔憂。

這一趨勢進一步堅定了監管機構嚴格控制牌照發放的決心。通過收緊審批,當局旨在防止潛在的金融風險,並維護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這也解釋了爲何有報道指出,監管機構正在考慮採用“定向邀請”的牌照模式,即通過獨家審查流程來篩選潛在的發行方,以確保只有最可靠的實體能夠進入。

對於那些有意的申請者來說,時間十分緊迫。金管局已敦促所有感興趣的公司在 9 月 30 日前提交完整的申請。盡管如此,最終的批準結果預計要到明年才會公布,這也與監管機構“小步慢行”的策略相吻合。

結語

香港對待穩定幣牌照的謹慎態度,深刻反映了全球監管機構在擁抱加密創新的同時,如何優先考慮金融穩定和投資者保護。盡管來自大型傳統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預示着一個充滿前景的未來,但監管層對欺詐風險的清醒認識,使得這場牌照競賽變得異常嚴苛。最終,香港的策略很可能是在確保最高標準合規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一個受控的穩定幣生態系統。這對於市場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它過濾了不合格的參與者,同時也爲那些真正有實力、有責任感的機構提供了可信賴的入場券。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