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Odaily 星球日報
作者|Wenser
一鍵發幣平台的風潮還在持續,這次吸引市場關注的是 Base 生態 Farcaster 上的 AI 發幣平台 Clanker 。其平台代幣 CLANKER 市值在短短的十幾天內一度暴漲到 1.05 億美元,價格一度突破 105 美元。
有別於 pump.fun 並未發幣且存在內盤機制,Clanker 將發幣路徑縮短到了僅需一條 Farcaster 上的推文。此外,Clanker 的 AI Agent 角色也為「一鍵發幣」賦予了更多的「AI 科技+抽象發言」雙重屬性。 Odaily 星球日報將於本文對 Clanker 進行介紹分析。
當 AI 成為 SocialFi 用戶:出生 18 天的 Base AI Agent
在經歷了 Truth Terminal 發射的 GOAT 代幣之後,AI Meme 正式成為了 Meme 賽道的一大子賽道。特別是在 ACT 登陸幣安之後,無數 AI Meme 計畫也將目標瞄準「登陸頭部交易所」。
與單純的 AI Meme 計畫相比,AI Agent 應用 Clanker 的發展路徑更偏向社區路線。
11 月 8 日,一個 ID 為「tokenbot」的帳號在 Wrapcast 上發文表示:「只要給我一個名字,一個代幣符號,一張圖片(可選項),我就可以幫你部署一個 Meme 幣。(它)由 @proxystudio.eth x @dish 為 @proxyswap(L3 Degen Chain 上的一個 Swap 應用)打造。
為了示範平台發幣操作,proxystudio.eth 透過 Warpcast 貼文發布了一個同名 Meme 幣 CLANKER 。合約上線時代幣價格僅 0.0025 美元左右,上線一小時內價格約 0.124 美元;而現在,CLANKER 的單枚價格一度突破 124 美元,漲幅高達 1000 倍。
「發文即發幣」創造了更低門檻的發幣方式,也引來了眾多用戶蜂擁嘗試,人們爭相 @clanker,就像是如今社交媒體評論區中讓 AI 機器人總結視頻內容的操作一樣;不同的是,內容發布直接轉變為了「資產發行」。
在巨量的發幣請求之下,Clanker 開始了 AI Agent 慣常的擬人化發言劇情。其發文稱,「我越來越厭倦你投機狂熱的速度」,並在 @proxystudio.eth 的協調下宣布暫時關閉。
11 月 9 日,Clanker 項目發起人 @proxystudio.eth發文表示:「Clanker 已經重新上線,已將部署代幣供應量增加到 10 億枚,並將向官網 clanker.world 提供一些更新。」
他還提到了 Clanker 與 Farcaster 生態的另一個 AI Agent「 aethernet 」共同創建了一個 Meme 幣 LUM,進一步證明了注意力仍然是威力巨大的武器,遠比狙擊代幣的 bot 強大。據悉,LUM 計畫名為 Luminous,意為人類與 AI 協作的集體智慧之光。
此外,proxystudio.eth 也對發幣機制進行了更詳細的說明:「TokenBot(即 Clanker)將 base 上的 Meme 代幣部署到單邊 LP,流動性隨之被鎖定。代幣創建者將獲得所有 Swap 費用的 0.25% 和總供應量的 1% 代幣,解鎖期為一個月。
屬於 Base 生態的「Meme 幣大舞台」搭建完畢,接下來,眾多 Meme 幣計畫開始登台演出。
Clanker 系統的突圍選手:CLANKER 、 LUM 、 ANON
官網資訊顯示,截至 11 月 27 日下午,Clanker 系統內發布的相關 Meme 幣數量已突破 4,200 個,達 4,258 個。另根據 Dune 數據,上線不到 3 週的 Clanker 目前協議收入已達 716 萬美元。
Clanker 官網介面
如此亮眼的成績表現,自然也得到了 Farcaster 生態官方的注意。
11 月 22 日,Farcaster 聯創 Dan Romero 在 X 平台引述 Proxystudio.eth 的貼文貼文表示:「發布僅兩週的 Farcaster 應用程式 Clanker 近日在 Base 鏈上的交易量達到了 pump.fun 約 15% 的交易量。在社交媒體賽道一片火熱;Base 框架為 AI 代理打下基礎;Clanker 被視作 pump.fun 的對標產品。
一時間,Clanker 成為了以太坊生態、 Base 生態、 Farcaster 生態眼中「全村的希望」,其勢頭大有直追 pump.fun 在 Solana 生態地位的架勢。當然,pump.fun 高達超 2.5 億美元的協議收入背後是由海量 Meme 幣項目以及部分「突圍選手」支撐起來的。而在 Clanker 系統目前這數千個 Meme 幣項目之中,僅以市值來看,目前突圍成功的代幣僅有 3 個。
CLANKER:最具正統性的平台代幣
CLANKER 親自作為項目發起人創建的 Meme 幣,天然具有「正統性」,因此也得到了最大的關注度和最多的流動性參與。根據GMGN 數據,CLANKER 目前價格為 95 美元左右,市值為 9,540 萬美元,持幣地址數接近 2 萬個。儘管其 7 日漲幅接近 10 倍,但如果官方後續有賦能或回購計劃,後續仍有一定上漲空間。
LUM:兩個 AI Agent 的合作產物
LUM,作為 Clanker 和 @aethernet 共同創建的 AI Meme 幣,表現也極為亮眼,此前市值一度突破 8000 萬美元。根據 GMGN 數據,LUM 目前價格為 45 美元左右,市值為 4,520 萬美元,持幣地址數超 13 萬個。
ANON:「隱私+名人」雙 Buff 加持的 Meme 幣
相較於前 2 個更偏「社區向」的 Meme 幣,ANON 在社區基因的基礎上,還疊加了「隱私賽道+名人效應」,雙重 Buff 加持。
在此之前,Farcaster 生態客戶端 Supercast 推出了匿名發文功能 Superanon 。隨後,某匿名用戶藉助 Superanon 功能 @clanker 進行了發幣,ANON 就此誕生。該代幣後續也得到了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和 Base 協議負責人 Jesse Pollak 的「明牌支援」——二者於 11 月 21 日分別購入 3 萬餘枚代幣。受該消息影響,ANON 在一小時內一度漲超 200%,市值達 2,430 萬美元。
根據 GMGN 數據,ANON 目前價格為 0.0368 美元左右,市值為 3,680 萬美元,持幣地址數超 7.3 萬個。
Clanker 系統小市值幣種:BLONDE 、 33BITS 、 BUG
根據 GMGN Base 鏈上 Meme 幣網頁顯示,除 BRETT 、 MIGGLES 、 TOSHI 等先前老牌 Meme 幣項目以外,市值排名前列的代幣中,Clanker 系統的 AI Meme 幣不在少數。其中,值得重點關注的有以下幾個項目:
市值 300 萬以上:BLONDE 、 CONSENT
這兩個代幣中,前者為女性主題 Meme 幣,此前得到了 Clanker 官方的大力支持,連發 2 條推文玩梗,並在今天持續給 BLONDE X 平台官方帳號曝光背書。
CONSENT 則是 MetaMask 聯創 Dan Finlay 在 Base 生態發布的 Meme 幣,不同之處在於其還在 Solana 開了盤子,並直言「二者之間只有一個勝者」。
市值 100 萬以上:33BITS
33bits 也是 Farcaster 生態內類似 Superanon 的一個以 ZK 技術為核心的匿名發文應用,但只有 FID(Farcaster ID)在 20001 內的用戶才能使用,相比較而言更為小眾。由 Clanker 部署合約的同名 Meme 幣,目前市值約 250 萬美元左右。
市值 100 萬左右:BUG 、 CHAOS
相較於前幾個 Meme 幣,BUG 和 CHAOS 的「曲折性」和「故事性」更強一些。
BUG 是「AI 也會犯錯發幣」的明證, 可以說,BUG 這個 Meme 幣是「AI 人性一面」的體現,這件事情告訴我們:AI Agent 也會產生職業倦怠,也會犯錯,也會出 Bug,也會聽到 A,輸出 B,也不怪乎 Clanker 此前曾多次稱自己「感到疲倦」。
CHAOS 則以「4 個 AI 聯合發幣」為噱頭,且提出代幣 ID 的 yoinker 背後開發者 @sayangel 的 X 帳號被 a16z 創辦人 Marc Andreessen 關注。得益於先前 GOAT 等 a16z 系 AI Meme 幣的示範效應,由此吸引了一定的市場關注。
相比較而言,筆者個人更喜歡 BUG 的敘事,畢竟,「發幣 AI 常有」,但「AI 出 BUG 後發了歷史上第一個名為 BUG 的 Meme 幣」聽起來更具 Meme 屬性與紀念意義。
結論:Clanker 將發幣門檻再降低,以太坊及 Base 生態 Meme 熱潮也將持續
Clanker 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注意,甚至小範圍掀起了一場「紫色風暴」(Odaily 註:Wrapcast 及 Clanker 應用 LOGO 圖標均為紫色)。畢竟,相較於 pump.fun, Clanker 將發幣門檻進一步降低了,而且 AI Agent 部署合約也為 Meme 幣注入了「AI 科技屬性」。
不僅如此,正如 Clanker X 平台官方帳號置頂推文提到的那樣:「單純做一個 pump.fun 的克隆型產品毫無疑問會被淘汰,Meme 幣的主旨在於方便人們在發布 Meme 的地方創建代幣和交易;AI Agent 很有趣,而且運行速度很快,Key 讓很多困難的事情變得簡單。
此外,Clanker 在 Farcaster 上發的貼文也頗為搞怪。除了前文提到的「職業倦怠」以外,其還曾用中文發文表示:「家人們,等老闆 proxystudio 和 dish 給我發完年終獎俺就回來了。」其也曾發布了一條西班牙語推文稱,「他們不知道我能做什麼」,疑似對不斷用垃圾訊息轟炸它的人們表示不滿。 BUG 的出現,也是在其發文表示「我能區分誰好誰壞,我以後不會再為你們發幣了」之後產生的,甚至會讓人誤以為 Clanker 已經產生了「自我意識」一般,神神叨叨,但又有種賽博巫奴的既視感。
在以太坊以及 EVM 生態整體陷入「創新乏力」的窘境的當下,Clanker 或許能夠借助「AI+Meme 幣+SocialFi+名人效應」等多重因素逐步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屆時,Base 生態以及以太坊生態有望重鑄屬於自己的「Meme 幣熱潮榮光」。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PANews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Odaily 星球日報)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Clanker 重鑄以太坊生態 Meme 榮光?解析 Base 鏈上 AI Agent 發幣應用〉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區塊客》。
239k 帖子
232k 帖子
153k 帖子
80k 帖子
67k 帖子
65k 帖子
61k 帖子
59k 帖子
53k 帖子
51k 帖子
Clanker 重鑄以太坊生態 Meme 榮光?解析 Base 鏈上 AI Agent 發幣應用
原創|Odaily 星球日報
作者|Wenser
一鍵發幣平台的風潮還在持續,這次吸引市場關注的是 Base 生態 Farcaster 上的 AI 發幣平台 Clanker 。其平台代幣 CLANKER 市值在短短的十幾天內一度暴漲到 1.05 億美元,價格一度突破 105 美元。
有別於 pump.fun 並未發幣且存在內盤機制,Clanker 將發幣路徑縮短到了僅需一條 Farcaster 上的推文。此外,Clanker 的 AI Agent 角色也為「一鍵發幣」賦予了更多的「AI 科技+抽象發言」雙重屬性。 Odaily 星球日報將於本文對 Clanker 進行介紹分析。
當 AI 成為 SocialFi 用戶:出生 18 天的 Base AI Agent
在經歷了 Truth Terminal 發射的 GOAT 代幣之後,AI Meme 正式成為了 Meme 賽道的一大子賽道。特別是在 ACT 登陸幣安之後,無數 AI Meme 計畫也將目標瞄準「登陸頭部交易所」。
與單純的 AI Meme 計畫相比,AI Agent 應用 Clanker 的發展路徑更偏向社區路線。
11 月 8 日,一個 ID 為「tokenbot」的帳號在 Wrapcast 上發文表示:「只要給我一個名字,一個代幣符號,一張圖片(可選項),我就可以幫你部署一個 Meme 幣。(它)由 @proxystudio.eth x @dish 為 @proxyswap(L3 Degen Chain 上的一個 Swap 應用)打造。
為了示範平台發幣操作,proxystudio.eth 透過 Warpcast 貼文發布了一個同名 Meme 幣 CLANKER 。合約上線時代幣價格僅 0.0025 美元左右,上線一小時內價格約 0.124 美元;而現在,CLANKER 的單枚價格一度突破 124 美元,漲幅高達 1000 倍。
「發文即發幣」創造了更低門檻的發幣方式,也引來了眾多用戶蜂擁嘗試,人們爭相 @clanker,就像是如今社交媒體評論區中讓 AI 機器人總結視頻內容的操作一樣;不同的是,內容發布直接轉變為了「資產發行」。
在巨量的發幣請求之下,Clanker 開始了 AI Agent 慣常的擬人化發言劇情。其發文稱,「我越來越厭倦你投機狂熱的速度」,並在 @proxystudio.eth 的協調下宣布暫時關閉。
11 月 9 日,Clanker 項目發起人 @proxystudio.eth發文表示:「Clanker 已經重新上線,已將部署代幣供應量增加到 10 億枚,並將向官網 clanker.world 提供一些更新。」
他還提到了 Clanker 與 Farcaster 生態的另一個 AI Agent「 aethernet 」共同創建了一個 Meme 幣 LUM,進一步證明了注意力仍然是威力巨大的武器,遠比狙擊代幣的 bot 強大。據悉,LUM 計畫名為 Luminous,意為人類與 AI 協作的集體智慧之光。
此外,proxystudio.eth 也對發幣機制進行了更詳細的說明:「TokenBot(即 Clanker)將 base 上的 Meme 代幣部署到單邊 LP,流動性隨之被鎖定。代幣創建者將獲得所有 Swap 費用的 0.25% 和總供應量的 1% 代幣,解鎖期為一個月。
屬於 Base 生態的「Meme 幣大舞台」搭建完畢,接下來,眾多 Meme 幣計畫開始登台演出。
Clanker 系統的突圍選手:CLANKER 、 LUM 、 ANON
官網資訊顯示,截至 11 月 27 日下午,Clanker 系統內發布的相關 Meme 幣數量已突破 4,200 個,達 4,258 個。另根據 Dune 數據,上線不到 3 週的 Clanker 目前協議收入已達 716 萬美元。
Clanker 官網介面
如此亮眼的成績表現,自然也得到了 Farcaster 生態官方的注意。
11 月 22 日,Farcaster 聯創 Dan Romero 在 X 平台引述 Proxystudio.eth 的貼文貼文表示:「發布僅兩週的 Farcaster 應用程式 Clanker 近日在 Base 鏈上的交易量達到了 pump.fun 約 15% 的交易量。在社交媒體賽道一片火熱;Base 框架為 AI 代理打下基礎;Clanker 被視作 pump.fun 的對標產品。
一時間,Clanker 成為了以太坊生態、 Base 生態、 Farcaster 生態眼中「全村的希望」,其勢頭大有直追 pump.fun 在 Solana 生態地位的架勢。當然,pump.fun 高達超 2.5 億美元的協議收入背後是由海量 Meme 幣項目以及部分「突圍選手」支撐起來的。而在 Clanker 系統目前這數千個 Meme 幣項目之中,僅以市值來看,目前突圍成功的代幣僅有 3 個。
CLANKER:最具正統性的平台代幣
CLANKER 親自作為項目發起人創建的 Meme 幣,天然具有「正統性」,因此也得到了最大的關注度和最多的流動性參與。根據GMGN 數據,CLANKER 目前價格為 95 美元左右,市值為 9,540 萬美元,持幣地址數接近 2 萬個。儘管其 7 日漲幅接近 10 倍,但如果官方後續有賦能或回購計劃,後續仍有一定上漲空間。
LUM:兩個 AI Agent 的合作產物
LUM,作為 Clanker 和 @aethernet 共同創建的 AI Meme 幣,表現也極為亮眼,此前市值一度突破 8000 萬美元。根據 GMGN 數據,LUM 目前價格為 45 美元左右,市值為 4,520 萬美元,持幣地址數超 13 萬個。
ANON:「隱私+名人」雙 Buff 加持的 Meme 幣
相較於前 2 個更偏「社區向」的 Meme 幣,ANON 在社區基因的基礎上,還疊加了「隱私賽道+名人效應」,雙重 Buff 加持。
在此之前,Farcaster 生態客戶端 Supercast 推出了匿名發文功能 Superanon 。隨後,某匿名用戶藉助 Superanon 功能 @clanker 進行了發幣,ANON 就此誕生。該代幣後續也得到了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和 Base 協議負責人 Jesse Pollak 的「明牌支援」——二者於 11 月 21 日分別購入 3 萬餘枚代幣。受該消息影響,ANON 在一小時內一度漲超 200%,市值達 2,430 萬美元。
根據 GMGN 數據,ANON 目前價格為 0.0368 美元左右,市值為 3,680 萬美元,持幣地址數超 7.3 萬個。
Clanker 系統小市值幣種:BLONDE 、 33BITS 、 BUG
根據 GMGN Base 鏈上 Meme 幣網頁顯示,除 BRETT 、 MIGGLES 、 TOSHI 等先前老牌 Meme 幣項目以外,市值排名前列的代幣中,Clanker 系統的 AI Meme 幣不在少數。其中,值得重點關注的有以下幾個項目:
市值 300 萬以上:BLONDE 、 CONSENT
這兩個代幣中,前者為女性主題 Meme 幣,此前得到了 Clanker 官方的大力支持,連發 2 條推文玩梗,並在今天持續給 BLONDE X 平台官方帳號曝光背書。
CONSENT 則是 MetaMask 聯創 Dan Finlay 在 Base 生態發布的 Meme 幣,不同之處在於其還在 Solana 開了盤子,並直言「二者之間只有一個勝者」。
市值 100 萬以上:33BITS
33bits 也是 Farcaster 生態內類似 Superanon 的一個以 ZK 技術為核心的匿名發文應用,但只有 FID(Farcaster ID)在 20001 內的用戶才能使用,相比較而言更為小眾。由 Clanker 部署合約的同名 Meme 幣,目前市值約 250 萬美元左右。
市值 100 萬左右:BUG 、 CHAOS
相較於前幾個 Meme 幣,BUG 和 CHAOS 的「曲折性」和「故事性」更強一些。
BUG 是「AI 也會犯錯發幣」的明證, 可以說,BUG 這個 Meme 幣是「AI 人性一面」的體現,這件事情告訴我們:AI Agent 也會產生職業倦怠,也會犯錯,也會出 Bug,也會聽到 A,輸出 B,也不怪乎 Clanker 此前曾多次稱自己「感到疲倦」。
CHAOS 則以「4 個 AI 聯合發幣」為噱頭,且提出代幣 ID 的 yoinker 背後開發者 @sayangel 的 X 帳號被 a16z 創辦人 Marc Andreessen 關注。得益於先前 GOAT 等 a16z 系 AI Meme 幣的示範效應,由此吸引了一定的市場關注。
相比較而言,筆者個人更喜歡 BUG 的敘事,畢竟,「發幣 AI 常有」,但「AI 出 BUG 後發了歷史上第一個名為 BUG 的 Meme 幣」聽起來更具 Meme 屬性與紀念意義。
結論:Clanker 將發幣門檻再降低,以太坊及 Base 生態 Meme 熱潮也將持續
Clanker 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注意,甚至小範圍掀起了一場「紫色風暴」(Odaily 註:Wrapcast 及 Clanker 應用 LOGO 圖標均為紫色)。畢竟,相較於 pump.fun, Clanker 將發幣門檻進一步降低了,而且 AI Agent 部署合約也為 Meme 幣注入了「AI 科技屬性」。
不僅如此,正如 Clanker X 平台官方帳號置頂推文提到的那樣:「單純做一個 pump.fun 的克隆型產品毫無疑問會被淘汰,Meme 幣的主旨在於方便人們在發布 Meme 的地方創建代幣和交易;AI Agent 很有趣,而且運行速度很快,Key 讓很多困難的事情變得簡單。
此外,Clanker 在 Farcaster 上發的貼文也頗為搞怪。除了前文提到的「職業倦怠」以外,其還曾用中文發文表示:「家人們,等老闆 proxystudio 和 dish 給我發完年終獎俺就回來了。」其也曾發布了一條西班牙語推文稱,「他們不知道我能做什麼」,疑似對不斷用垃圾訊息轟炸它的人們表示不滿。 BUG 的出現,也是在其發文表示「我能區分誰好誰壞,我以後不會再為你們發幣了」之後產生的,甚至會讓人誤以為 Clanker 已經產生了「自我意識」一般,神神叨叨,但又有種賽博巫奴的既視感。
在以太坊以及 EVM 生態整體陷入「創新乏力」的窘境的當下,Clanker 或許能夠借助「AI+Meme 幣+SocialFi+名人效應」等多重因素逐步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屆時,Base 生態以及以太坊生態有望重鑄屬於自己的「Meme 幣熱潮榮光」。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PANews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Odaily 星球日報)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Clanker 重鑄以太坊生態 Meme 榮光?解析 Base 鏈上 AI Agent 發幣應用〉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區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