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貨 ETF 資金穩定流入,比特幣終於重返 10 萬美元,並且在今日稍早突破 10.6 萬美元、續寫新高,連帶以太幣也站上 4,000 美元,然而整體大盤漲幅相較 DeFi 代幣來說並不顯著,目前資金已經逐步從主鏈幣轉移至 DeFi 相關代幣,監管放寬題材正在迅速醞釀漲幅中。ETF 現貨流入依然是推動比特幣上漲的主要動力,上週除了週五交易日以外,連續四天都是單日 2 億美元以上的資金淨流入,顯示華爾街基金公司持續在買入比特幣以呼應川普的加密幣友善政策,加上最新的 11 月物價指數維持在年增 2.7%,整體大環境並沒有出現問題,下個階段可能要注意的是即將公布的美國 GDP 預測值。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趨勢還可能會持續到川普上任之後,因為先前許多避險基金還是很抗拒買入比特幣,但是現在這個風向已經在慢慢改變,整體做多的氣氛會有一定的持續性,例如貝萊德(BlackRock)公開建議投資者應該將其多資產組合的 2% 配置於比特幣,可以看出 IBIT 讓該公司的獲利頗豐且市場回應熱烈。接下來有更多的基金公司決定投入比特幣 ETF 代銷與資產託管行列,我們也有看到更多投資機構對比特幣表現出興趣,美國比特幣 ETF 推出近一年,累計資金流入超過 505 億美元;另一方面,企業也持續買進比特幣作為價值投資工具,最知名的 MicroStrategy 本週再次購入 21,550 枚 BTC,平均價格 $98,782,總持倉達 423,650 枚 BTC 。我們預期,比特幣現貨 ETF 未來會繼續維持資金淨流入,來自華爾街的資金買入並不需要擔心,然而幣圈交易市場卻顯得更加活絡,現在大盤資金已經快速外溢至主鏈幣、中小型加密貨幣與 DeFi 代幣,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談談 DeFi 代幣這波的外溢行情。 Sources: MICA RESEARCH A. 12 月 10 日 前幣安執行長 CZ: 中國將可能建立比特幣儲備前幣安 CEO 趙長鵬(CZ)在 12 月 9 日於阿布達比舉行的比特幣 MENA 會議上表示,他認為中國可能會成為採納戰略比特幣儲備的國家之一,也就是可能效仿美國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提出的計劃,但首先他認為「較小的國家」可能會率先採用比特幣儲備,但這一變化可能會緩慢發生。然而他也提到,由於中國政府缺乏透明度,其對加密貨幣的立場更難以預測,但川普現在尚未上任,戰略比特幣儲備計劃也尚未啟動,如果這真的發生,我們就能觀察其他國家的反應,也就是當美國開始真的建立比特幣儲備,就有可能引發其他國家開始仿效。他也補充說,目前尚未看到中國政府囤積比特幣的跡象,但他認為建立戰略儲備是「不可避免的」,但他認為中國政府會採取先囤積比特幣再宣布其戰略計劃,而非事先宣布該政策,CZ 認為他們必須在某個時候這樣做,因為比特幣是唯一的「硬資產」。B. 12 月 11 日 美國 SEC 委員呼籲政府應重塑加密產業的監管環境美國 SEC 委員 Hester Peirce 在接受 Fox Business 專訪時提出了三大優先事項,旨在解決加密產業發展中的監管障礙,她首先呼籲終止備受爭議的「Chokepoint 2.0」行動,即政府限制加密產業獲取銀行和金融服務的政策,例如允許銀行向加密交易所或 DeFi 企業提供託管服務,讓加密產業能順利發展。再來她強調需要明確 SEC 的監管範圍,解決哪些加密代幣屬於證券的爭議,讓不屬於證券的資產免受不必要的監管,也會推動更多加密代幣轉化為現貨 ETF 上市交易,最後她呼籲監管機構與加密企業合作,公開討論現有規則如何應用,以及哪些地方需要調整,促進透明和快速的進展。由此可知,美國正在推動加密產業監管的正常化,過去許多銀行不允許為加密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未來隨著美國監管放寬,會有更多銀行接觸加密企業並為其提供法幣託管、轉帳以及融資服務,穩定幣相關企業有望獲得更寬鬆的監管環境,率先受益者應該為 PayPal 、 Paxos 以及 USDC 。C. 12 月 12 日 Ray Dalio 呼籲投資者放棄債務資產,應投資比特幣橋水基金創辦人 Ray Dalio 在阿布達比金融週分享他目前的投資策略,他主張投資者應放棄傳統債務資產,將資金轉向黃金與比特幣這類的「硬資產」,主因是全球經濟體正在面臨前所為有的債務危機,例如美國和中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債務水平正飆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久後可能就會陷入違約的風險。而未來僅有「債務、貨幣、經濟和技術創新」是推動世界發展的關鍵力量,而非投資債務資產M他強調,自己想要遠離債券和債務等債務資產,轉而持有黃金和比特幣等硬通貨,與幾年前批評比特幣不同,達利歐現在已成為其擁護者,尤其是比特幣首次突破 10 萬美元之際。他建議投資者不要過分關注日常新聞的起起落落,而要從全球角度戰略性思考,未來全球政府都會為了經濟發展而不斷進行寬鬆,債務資產的價值只會隨著通膨越來越低,況且政府還藏有技術性違約的風險,相較之下有能力產生現金流與技術創新的企業與數量有限的比特幣是更好的投資目標。監管環境預期將放寬,資金轉向 DeFi近期最大的新聞無非是川普旗下的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WLFI) 開始向 DeFi 項目注入資金,原先 WLFI 是於今年 9 月成立,商業模式為提供借貸及加密資產利息收益服務,但隨著 Tron 創辦人孫宇晨於 11 月 25 日宣布投資 WLFI 3000 萬美元,成為最大投資者,並加入 WLFI 顧問團隊,該項目隨即轉型為更積極的投資公司。近日 WLFI 以 1200 萬美元的 USDC 資金,購入了多種加密貨幣,包括 1000 萬美元以太幣(ETH)、 100 萬美元的 Chainlink(LINK)及 100 萬美元 Aave(AAVE),進而引起市場投資者競相追捧先前被低估的 DeFi 代幣,雖然金額相較其他投資機構動輒幾千萬美元並不算大,但由於是川普家族主導的 DeFi 項目,無疑是向市場釋放強烈訊息——「DeFi 監管可能會大幅放寬」。WLFI 先前宣布與 Chainlink 合作,宣布將採用其價格預言機及跨鏈技術,同時選擇在 Aave v3 主鏈建立借貸 DeFi 協議,雖然投資金額並不大,但由於背後有川普的支持,這次合作投資案也連帶讓兩項代幣飆漲 50% 以上,並且預告資金輪動將重新從比特幣移動至 DeFi 代幣。以 LINK 為例,根據 Santiment 分析,LINK 價格上漲主要歸因於鯨魚大量增持。過去兩個月內,持有 10 萬枚以上 LINK 的錢包增加了 569 萬枚,而小於 10 萬枚的錢包則減少了 567 萬枚。此類模式通常表明未來可能有更多價格成長,也說明主力投資者早已完成佈局,只等待 WLFI 這個消息出現帶動漲幅。除了投資消息之外,市場分析師都在期待 SEC 對 DeFi 相關公司的監管能夠進一步放寬,並且允許這些公司能夠取得銀行服務,這點 SEC 委員已經有出面發聲,希望能協助加密企業取得美國銀行的金融服務,包含帳戶託管、轉帳以及相關金融業務,暗示 DeFi 公司在川普新政之下的創新空間將會更大。市場著眼於消息面與政策面的利多,正在將資金重新部署到 DeFi 代幣上,例如 Uniswap 、 SUI 等去中心化交易協定都有出現驚人的漲幅,但我們認為現在加密幣才剛輪到到 DeFi,如果後面大盤沒有下跌的話,DeFi 代幣的漲幅有很大的機會超過大盤,目前還只是 DeFi 剛開始的漲勢,值得投資者後續的關注與期待。 上週回顧【MICA RESEARCH】比特幣一度突破 10 萬美元,後市要注意什麼?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MICA Research 的內容已同步於 Substack 發布,不想錯過第一手消息,請點擊這裡前往訂閱,周報以及每天的市場發現即會透過 Email 傳送給您。〈【MICA RESEARCH】比特幣站穩 10 萬美元,資金流動至 DeFi 生態〉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區塊客》。
【MICA RESEARCH】比特幣站穩 10 萬美元,資金流動至 DeFi 生態
隨著現貨 ETF 資金穩定流入,比特幣終於重返 10 萬美元,並且在今日稍早突破 10.6 萬美元、續寫新高,連帶以太幣也站上 4,000 美元,然而整體大盤漲幅相較 DeFi 代幣來說並不顯著,目前資金已經逐步從主鏈幣轉移至 DeFi 相關代幣,監管放寬題材正在迅速醞釀漲幅中。
ETF 現貨流入依然是推動比特幣上漲的主要動力,上週除了週五交易日以外,連續四天都是單日 2 億美元以上的資金淨流入,顯示華爾街基金公司持續在買入比特幣以呼應川普的加密幣友善政策,加上最新的 11 月物價指數維持在年增 2.7%,整體大環境並沒有出現問題,下個階段可能要注意的是即將公布的美國 GDP 預測值。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趨勢還可能會持續到川普上任之後,因為先前許多避險基金還是很抗拒買入比特幣,但是現在這個風向已經在慢慢改變,整體做多的氣氛會有一定的持續性,例如貝萊德(BlackRock)公開建議投資者應該將其多資產組合的 2% 配置於比特幣,可以看出 IBIT 讓該公司的獲利頗豐且市場回應熱烈。
接下來有更多的基金公司決定投入比特幣 ETF 代銷與資產託管行列,我們也有看到更多投資機構對比特幣表現出興趣,美國比特幣 ETF 推出近一年,累計資金流入超過 505 億美元;另一方面,企業也持續買進比特幣作為價值投資工具,最知名的 MicroStrategy 本週再次購入 21,550 枚 BTC,平均價格 $98,782,總持倉達 423,650 枚 BTC 。
我們預期,比特幣現貨 ETF 未來會繼續維持資金淨流入,來自華爾街的資金買入並不需要擔心,然而幣圈交易市場卻顯得更加活絡,現在大盤資金已經快速外溢至主鏈幣、中小型加密貨幣與 DeFi 代幣,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談談 DeFi 代幣這波的外溢行情。
Sources: MICA RESEARCH A. 12 月 10 日 前幣安執行長 CZ: 中國將可能建立比特幣儲備
前幣安 CEO 趙長鵬(CZ)在 12 月 9 日於阿布達比舉行的比特幣 MENA 會議上表示,他認為中國可能會成為採納戰略比特幣儲備的國家之一,也就是可能效仿美國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提出的計劃,但首先他認為「較小的國家」可能會率先採用比特幣儲備,但這一變化可能會緩慢發生。
然而他也提到,由於中國政府缺乏透明度,其對加密貨幣的立場更難以預測,但川普現在尚未上任,戰略比特幣儲備計劃也尚未啟動,如果這真的發生,我們就能觀察其他國家的反應,也就是當美國開始真的建立比特幣儲備,就有可能引發其他國家開始仿效。
他也補充說,目前尚未看到中國政府囤積比特幣的跡象,但他認為建立戰略儲備是「不可避免的」,但他認為中國政府會採取先囤積比特幣再宣布其戰略計劃,而非事先宣布該政策,CZ 認為他們必須在某個時候這樣做,因為比特幣是唯一的「硬資產」。
B. 12 月 11 日 美國 SEC 委員呼籲政府應重塑加密產業的監管環境
美國 SEC 委員 Hester Peirce 在接受 Fox Business 專訪時提出了三大優先事項,旨在解決加密產業發展中的監管障礙,她首先呼籲終止備受爭議的「Chokepoint 2.0」行動,即政府限制加密產業獲取銀行和金融服務的政策,例如允許銀行向加密交易所或 DeFi 企業提供託管服務,讓加密產業能順利發展。
再來她強調需要明確 SEC 的監管範圍,解決哪些加密代幣屬於證券的爭議,讓不屬於證券的資產免受不必要的監管,也會推動更多加密代幣轉化為現貨 ETF 上市交易,最後她呼籲監管機構與加密企業合作,公開討論現有規則如何應用,以及哪些地方需要調整,促進透明和快速的進展。
由此可知,美國正在推動加密產業監管的正常化,過去許多銀行不允許為加密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未來隨著美國監管放寬,會有更多銀行接觸加密企業並為其提供法幣託管、轉帳以及融資服務,穩定幣相關企業有望獲得更寬鬆的監管環境,率先受益者應該為 PayPal 、 Paxos 以及 USDC 。
C. 12 月 12 日 Ray Dalio 呼籲投資者放棄債務資產,應投資比特幣
橋水基金創辦人 Ray Dalio 在阿布達比金融週分享他目前的投資策略,他主張投資者應放棄傳統債務資產,將資金轉向黃金與比特幣這類的「硬資產」,主因是全球經濟體正在面臨前所為有的債務危機,例如美國和中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債務水平正飆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久後可能就會陷入違約的風險。
而未來僅有「債務、貨幣、經濟和技術創新」是推動世界發展的關鍵力量,而非投資債務資產M他強調,自己想要遠離債券和債務等債務資產,轉而持有黃金和比特幣等硬通貨,與幾年前批評比特幣不同,達利歐現在已成為其擁護者,尤其是比特幣首次突破 10 萬美元之際。
他建議投資者不要過分關注日常新聞的起起落落,而要從全球角度戰略性思考,未來全球政府都會為了經濟發展而不斷進行寬鬆,債務資產的價值只會隨著通膨越來越低,況且政府還藏有技術性違約的風險,相較之下有能力產生現金流與技術創新的企業與數量有限的比特幣是更好的投資目標。
監管環境預期將放寬,資金轉向 DeFi
近期最大的新聞無非是川普旗下的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WLFI) 開始向 DeFi 項目注入資金,原先 WLFI 是於今年 9 月成立,商業模式為提供借貸及加密資產利息收益服務,但隨著 Tron 創辦人孫宇晨於 11 月 25 日宣布投資 WLFI 3000 萬美元,成為最大投資者,並加入 WLFI 顧問團隊,該項目隨即轉型為更積極的投資公司。
近日 WLFI 以 1200 萬美元的 USDC 資金,購入了多種加密貨幣,包括 1000 萬美元以太幣(ETH)、 100 萬美元的 Chainlink(LINK)及 100 萬美元 Aave(AAVE),進而引起市場投資者競相追捧先前被低估的 DeFi 代幣,雖然金額相較其他投資機構動輒幾千萬美元並不算大,但由於是川普家族主導的 DeFi 項目,無疑是向市場釋放強烈訊息——「DeFi 監管可能會大幅放寬」。
WLFI 先前宣布與 Chainlink 合作,宣布將採用其價格預言機及跨鏈技術,同時選擇在 Aave v3 主鏈建立借貸 DeFi 協議,雖然投資金額並不大,但由於背後有川普的支持,這次合作投資案也連帶讓兩項代幣飆漲 50% 以上,並且預告資金輪動將重新從比特幣移動至 DeFi 代幣。
以 LINK 為例,根據 Santiment 分析,LINK 價格上漲主要歸因於鯨魚大量增持。過去兩個月內,持有 10 萬枚以上 LINK 的錢包增加了 569 萬枚,而小於 10 萬枚的錢包則減少了 567 萬枚。此類模式通常表明未來可能有更多價格成長,也說明主力投資者早已完成佈局,只等待 WLFI 這個消息出現帶動漲幅。
除了投資消息之外,市場分析師都在期待 SEC 對 DeFi 相關公司的監管能夠進一步放寬,並且允許這些公司能夠取得銀行服務,這點 SEC 委員已經有出面發聲,希望能協助加密企業取得美國銀行的金融服務,包含帳戶託管、轉帳以及相關金融業務,暗示 DeFi 公司在川普新政之下的創新空間將會更大。
市場著眼於消息面與政策面的利多,正在將資金重新部署到 DeFi 代幣上,例如 Uniswap 、 SUI 等去中心化交易協定都有出現驚人的漲幅,但我們認為現在加密幣才剛輪到到 DeFi,如果後面大盤沒有下跌的話,DeFi 代幣的漲幅有很大的機會超過大盤,目前還只是 DeFi 剛開始的漲勢,值得投資者後續的關注與期待。
上週回顧【MICA RESEARCH】比特幣一度突破 10 萬美元,後市要注意什麼?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MICA Research 的內容已同步於 Substack 發布,不想錯過第一手消息,請點擊這裡前往訂閱,周報以及每天的市場發現即會透過 Email 傳送給您。
〈【MICA RESEARCH】比特幣站穩 10 萬美元,資金流動至 DeFi 生態〉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區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