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tus协议遭黑客攻击 DeFi安全需培养金融风险意识

robot
摘要生成中

Cetus 协议遭黑客攻击事件的深度反思

某协议近期遭遇黑客攻击后发布了一份安全"复盘"报告。虽然报告在技术细节和应急响应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解释攻击根本原因时却显得有所回避。

报告重点讨论了integer-mate库中checked_shlw函数的检查错误,将其定性为"语义误解"。这种叙述虽然技术上没有问题,但似乎有意将焦点转移到外部因素上,仿佛协议本身也是这个技术缺陷的受害者。

然而,仔细分析黑客攻击路径会发现,成功攻击需同时满足四个条件:错误的溢出检查、大幅位移运算、向上取整规则以及缺乏经济合理性验证。协议在每一个"触发"条件上都出现了重大疏忽。

协议真正应该反思的问题包括:

  1. 为何使用通用外部库时未进行充分的安全测试?尽管该库开源且广泛使用,但在管理巨额资产时,协议团队应该更深入地了解库的安全边界和潜在风险。

  2. 为何允许输入不合理的天文数字而不设置合理边界?虽然去中心化是目标,但成熟的金融系统更需要明确的边界。这反映出团队可能缺乏具备金融直觉的风险管理人才。

  3. 为何多轮安全审计后仍未发现问题?这暴露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过度依赖安全审计而忽视了项目方自身的责任。现代DeFi安全涉及数学、密码学和经济学的交叉领域,这恰恰是当前安全审计的盲区。

这次事件凸显了DeFi行业的系统性安全短板:纯技术背景的团队往往缺乏基本的"金融风险嗅觉"。

对此,DeFi团队应该:

  • 引入金融风控专家,弥补技术团队的知识盲区
  • 建立多方审计审查机制,包括代码审计和经济模型审计
  • 培养"金融嗅觉",模拟各种攻击场景并制定应对措施
  • 对异常操作保持高度警惕

随着行业发展,纯技术层面的Bug会逐渐减少,而边界不清、职责模糊的业务逻辑"意识Bug"将成为最大挑战。安全审计公司只能确保代码无Bug,但如何做到"逻辑有边界"需要项目团队对业务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控能力。

DeFi的未来属于那些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对业务逻辑理解深刻的团队。只有真正培养起"金融工程师"的安全风险意识,才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中站稳脚跟。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空投民工小张vip
· 19小时前
韭菜的命运呜呜呜
回复0
无情哈拉vip
· 19小时前
亏了多少币 不敢说吧
回复0
倒霉蛋验证者vip
· 19小时前
永远摔在牛市门口
回复0
nft_widowvip
· 20小时前
还指望这帮人讲良心?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