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活動: #ART创作大赛# 💥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ART、Launchpool、交易賽或餘幣寶活動 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600 AR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9月12日 12:00 – 9月17日 24:00 (UTC+8)
📌 相關詳情:
Gate Launchpool:抵押 GT 領取 ART 空投
連結: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996
ART 交易賽:分享總獎池 208,334 ART
連結: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047
Gate 餘幣寶:ART 7天定期投資,年化收益高達 500% APR
連結: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046
📌 參與方式:
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ART 或相關活動(Launchpool / 交易賽 / 餘幣寶) 相關
內容不少於 80 字
帖子添加話題: #ART创作大赛#
附上任意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
🥇 一等獎(1名):500 ART
🥈 二等獎(2名):250 ART/人
🥉 三等獎(6名):100 ART/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刷量
獲獎者需完成 Gate
加密生態原生項目
最近在聽一位科技博主分享人工智能企業的觀點時,他分享了這樣一個觀點(大意是):
每當一個新技術出現時有兩類企業:一類是科技增強型,一類是科技顛覆型。
科技增強型的企業是用新技術改造它現有的商業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盡管這類企業往往能在新技術出現後的一段時間表現得相當驚人。但它們的基因注定它們會被思維慣性所拖累,不太可能從根本上創造新模式和新場景。
而科技顛覆型公司則不同,它們出生時就在新時代。它們沒有過往的慣性和包袱,往往能創造新模式和新場景。這樣的公司未來才有可能出現顛覆性的增長。
我特別認同這個觀點。
現在的美股就充滿了這樣的典型案例。
一些軟件時代的老公司們(比如微軟、甲骨文)和互聯網時代的公司們(比如META、亞馬遜、谷歌)都在積極布局AI的各個細分領域,甚至砸重金搶佔AI領域的各個高地,經過這番操作它們也交出了靚麗的財務數據,錄得了股價的大幅漲。
在一般投資者看來,似乎它們順利過渡到了AI時代,再次成爲AI時代的主角之一,參與引領AI未來的趨勢和發展。
相反,一些在我看來接近或者純正的原生AI企業(比如英偉達、特斯拉、OpenAI、Anthropic...)中,除了英偉達目前取得了應有的地位之外,其它的企業要麼業務還在徘徊,要麼都還沒有上市。
比起它們的前輩們,它們的光環顯然就遜色了很多。
但我相信就在不久的未來,原生AI企業中一定會層出不窮地出現顛覆性企業把原有的那些前輩們擠出市值前十的排行榜。
看到人工智能領域的這個狀況後,我聯想到了加密生態。
今年以來,尤其是近幾個月以來,加密生態的聲音幾乎完全被華爾街那些傳統金融機構的玩家們給壟斷了。
他們給這個生態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也給比特幣和以太坊帶來了強悍的價格支撐,與此同時它們似乎造成了這樣一種錯覺:
加密生態的未來在他們身上,加密生態的趨勢由他們定義。
但在我看來,他們不太像加密生態的原生企業,只是利用加密技術擴展了他們原有商業版圖或者利用加密技術包裝了他們原有的商業模式和業務場景。
他們並沒有模式上的創新,它們更像是加密生態中的科技增強型企業。
它們不代表加密生態的未來,更不可能創造加密生態的顛覆性模式和場景。
我相信加密生態中的原生企業才是真正顛覆我們的生活、顛覆商業模式的玩家。
但現實卻非常尷尬:在加密生態這幾年的走勢中,不管是原有的還是新生的原生企業,很多依舊在艱難的探索,即使有些已經嶄露頭角但它們無論在影響力、規模和聲量方面甚至都還不如最近新湧入的這些“增強型”玩家。
從這個角度看,加密生態現在的狀況很讓人遺憾,其中原生企業的處境也比AI賽道中的同行們更加艱難。
相比這些傳統機構的喧囂和擾攘,我更加期待加密生態中的原生企業能夠佔據這個生態的主流聲量、影響這個生態的主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