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活動: #ART创作大赛# 💥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ART、Launchpool、交易賽或餘幣寶活動 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600 AR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9月12日 12:00 – 9月17日 24:00 (UTC+8)
📌 相關詳情:
Gate Launchpool:抵押 GT 領取 ART 空投
連結: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996
ART 交易賽:分享總獎池 208,334 ART
連結: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047
Gate 餘幣寶:ART 7天定期投資,年化收益高達 500% APR
連結: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046
📌 參與方式:
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ART 或相關活動(Launchpool / 交易賽 / 餘幣寶) 相關
內容不少於 80 字
帖子添加話題: #ART创作大赛#
附上任意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
🥇 一等獎(1名):500 ART
🥈 二等獎(2名):250 ART/人
🥉 三等獎(6名):100 ART/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刷量
獲獎者需完成 Gate
台灣 10 月普發現金 1 萬元!釋昭慧號召拒領,應效仿美國儲備比特幣?
台灣行政院最快將於 10 月下旬普發現金新台幣 1 萬元,引發社會熱議。佛光山僧人釋昭慧在臉書發文,號召民眾拒領,並建議台灣增設「拒領轉入台灣續命專款」選項,專款用於重大災害或備戰之用,不得挪作他用。另外,該效仿美國儲備比特幣的觀點也引起矚目,利用超徵稅收為台灣配置更多資產。
這場關於「該不該領」的討論,意外延伸至另一個國際熱點——亞洲市場是否應效仿美國,將比特幣納入儲備,以對沖通膨與強化財政韌性。
釋昭慧:拒領現金,守護台灣財庫
釋昭慧批評立法院強行通過「普發1萬」案,行政院只能以舉債應對,恐引發地方跟進撒幣,導致財政紀律全面鬆動。她警告此舉將帶來四大後果:
1、債務沉重,世代負擔加重
2、對弱勢幫助有限,反而擴大貧富差距
3、中央與地方競相撒幣,財政紀律崩壞
4、台灣體質虛弱,面對天災戰禍將陷入危機
她主張在現有五種領取模式外,增設第六選項——拒領並轉入「台灣續命專款」,專款專用於重大災害或外敵侵略,並呼籲成立「搶救財庫聯盟」。
台灣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回應,感謝善意倡議,尊重個人選擇,並將審慎評估可行性。
亞洲國家級比特幣儲備戰略的討論升溫
與台灣的現金發放爭議形成對比,亞洲部分國家或地區正考慮將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作為長期財政戰略的一部分。
1. 私人資本已率先行動
亞洲家族辦公室與高淨值人士平均將 5% 資金配置於加密貨幣
監管環境趨於明確(美國《GENIUS》法案、香港穩定幣條例等)
上市企業與機構將 BTC、ETH 納入財務儲備,提升市場信心
2. 國家/地區層面的動作
不丹:利用水力發電挖礦,納入主權財富基金
越南:計畫推出國家級數位資產交易所,探索 BTC 納入儲備
菲律賓:國會提案建立 1 萬顆 BTC 戰略儲備
香港:立法會議員呼籲將 BTC 納入官方儲備
挑戰與風險
與拉美國家相比,亞洲推行比特幣儲備戰略的挑戰更複雜:
國際規則缺失:IMF 尚未將加密貨幣納入官方儲備統計
價格波動劇烈:作為國家資產基石風險極高
資產來源分散:多數 BTC 來自執法查扣,處置不當恐引發市場動盪
政策分歧:亞洲各國監管態度不一,缺乏統一戰略
台灣的啟示:現金發放 vs. 儲備戰略
台灣的「普發現金」與釋昭慧的「拒領轉入台灣專款」倡議,凸顯了財政資源運用的兩種路徑:
1、短期刺激消費:直接發放現金
2、長期戰略儲備:將資金轉化為具保值與增值潛力的資產(如比特幣)
若將「台灣續命專款」與比特幣儲備戰略結合,或許能在應對突發危機與參與全球數位金融競爭間找到平衡。
结語
台灣的現金普發爭議與亞洲的比特幣儲備構想,雖然出發點不同,但核心問題一致——如何在當下與未來之間分配有限的財政資源。
在全球數位資產加速融入主流金融的背景下,亞洲市場能否在監管、風險與戰略之間找到平衡,將決定它們在新一輪數位經濟競賽中的位置。